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明中期以后,皇帝由司礼监下达到内阁的“意旨”即红本,如不经过内阁审批,就无法变成“圣旨”。这说明当时(       
A.内阁把持政务决策权B.司礼监从属于内阁
C.内阁的职能发生变动D.行政运作遵循程序
2 . 学者巩绍英曾这样描述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这样一层一层地像剥笋一样,无非是‘人主之狎近幸而憎尊望者逼己’……尽量把权力保持在皇帝自己手里”。关于这一制度的演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B.东汉尚书台被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内阁逐渐掌握了政府决策权D.唐中后期在一些战略要地设节度使
3 . 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左右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B.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D.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内阁学士本备顾问而已,有时皇帝口授旨意命学士代笔起草文书。后来皇帝或年幼或无能,依赖日殷,其权渐重,尤要者为“票拟批答”权。内阁权力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内阁学士地位提升B.司礼监的牵制减少C.君主专制制度强化D.内阁获得了票拟权
2022-04-24更新 | 44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史纪事本末》说:“严嵩(曾任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责。”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内阁官员无需承担各种责任B.内阁首辅地位缺乏律法保证
C.内阁官员虚有其表地位低下D.内阁官员权力很大责任很小
6 .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司礼监在刚开始设立时并无特殊之处,明中期之后,司礼监的职能从侍奉宫廷生活转变为参与政治。其机构中的秉笔、随堂太监负责“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内外之传宣,外之奏请属焉”。秉笔太监中最得宠者,还监管东厂,“权重视总宪兼次辅”。这种现象
A.加剧了君主与丞相的矛盾B.说明君主专制必然导致宦官专权
C.源于君主强化权力的需要D.说明司礼监掌握了法定的决策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代后来的年轻皇帝因于自己不懂事,也怕和大学士们时常见面,内外一应章奏,先由大学士看过,拿一张小签条,写出他们意见,附贴在公事上,送进宫里,再由皇帝细阅决定。”此段描述的大学士日常工作被称作
A.监察B.批红C.奏折D.票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大学士张璁初入阁,便在奏疏中明确说道:“今之内阁,宰相职也。”以后的首辅徐阶却说:“阁臣之职,止是票拟。”稍后的首辅张四维又说:“臣待罪政府,无所不当闻……欲臣不预闻吏、兵二部事,非制也。”这说明,明代内阁
A.负责草拟诏书B.职责较不明确
C.实为辅政机构D.权力日渐扩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