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在处理相邻关系方面,罗马法有“相邻一方不得将污染的水排放到邻人土地中”、“要进行建筑的人应当在自己的房子与邻居的房子之间留出12步距离"等规定。《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对此归纳为:“使任何人不滥用自己的物乃系口口口口之所在。”引文中“口"应该填写的是
A.邻里和睦B.公共利益C.司法公正D.平民利益
2 . 自古至今,中西方都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熟、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也是中国现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的古代刑律。《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在修改唐初《武德德》《贞观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共12篇,502条,于永徽四年颁行,原称《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在结构上采用律疏结合的形式,把法律条文与法律解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立法水平。在内容上,《唐律疏议》“礼法结合”,进一步把儒家的伦理教条与法律规范融合起来,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特征。同时,它科条简要,刑罚适中,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制度也为后世各封建王朝所承袭,并对东南亚各封建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材料三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任何重大的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只有用法治思维来推动改革,用法律制度来保障改革,用法律权威来推动改革,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在于改革与我国法治建设相向而行,互相彰显。改革为法治提出新要求和新目标,而法律则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因此可以说,只有严格遵守法律,用法律保卫改革,才能使改革不受任何干扰或变形,保证改革的成功,按照原定既有路线前进,最终奏响改革与法治和谐共鸣的新乐章。

——郭富民陈玲《用法律保卫改革开放》中国法院2020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律疏议》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背景。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法律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它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万民法的发展给契约法律制度带来的影响就是,为了使外邦人的常识和社会实践能够接受契约双方当事人合意成为判断契约效力是否合法的唯一标准,原有烦琐的形式上的要求被逐步放弃。万民法契约法律制度最终发展为以契约当事人的合意为归宿,并对其他地域的习惯和法律兼容并包。

——摘编自赵融《西方契约法理论研究》

材料二 公元120—124年,爱建筑、狂热地尊崇希腊文明的哈德良皇帝亲自设计并重建了万神殿。从外面看,万神殿显得非常朴素,而且像堡垒一样笨重,入口的柱廊有16根12.5米高的希腊风格的花岗岩石柱,甚至可以说有些俗气。但是,当你穿过那精美的希腊神殿式的大门,走进内部时就会立刻被它宏伟壮观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而深深折服。

——摘编自金文《极简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万民法相较于公民法的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民法的形成对罗马社会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神殿所体现的古希腊文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杀死了一名并没有犯罪的奴隶,倘若他的杀人动机只是由于担心那名奴隶会揭发自己的可耻丑行,或出于其他类似的动力,那么这个人要被当作杀人犯受审,就好像死者是公民一样”。法律还规定奴隶可以在主人和具有雅典公民身份的第三方陪同下,向施虐者提起控诉。当奴隶受到暴力虐待而忍无可忍时,奴隶有摆脱现任主人并寻求新主人的权利。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隶农制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古罗马隶农制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2022-08-05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   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帝国侧重私法的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6 .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

——引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材料三 从形式上说,帝国是原德意志邦国王侯统治者的联盟,1871年的帝国宪法实际上是王侯之间签订的条约,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享有极大的权力,他掌管外交和军队,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有权解释宪法。帝国建立了两院制的议会:联邦议会作为上议院,代表各邦,成员由各邦君主任命;作为下议院的帝国议会则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于由俾斯麦一手奠定的帝国宪制,有学者评论其极为“粗拙”;有人认为它“适合1870年的德意志”。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等


(1)根据材料写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该“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对于“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请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
2022-01-12更新 | 4330次组卷 | 29卷引用:专题0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及填充图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的道路和桥梁,同其他古代社会修建的道路一样,也刺激了经济的一体化:尽管最初建设时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但是之后,这些路桥却成为内部商业交流的通衢。

公路连接了罗马帝国的各个部分。一条长4800公里的路与北非海岸线平行,许多支线一直延伸到南方,商人、士兵通过这些支线可以深入撒哈拉沙漠。在东部地中海地区,罗马人也新建一些道路,方便了这一地区的旅游和贸易。

——摘编自《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道路和罗马帝国道路的共同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时期京杭运河(北京—杭州)变迁
春秋战国开凿邗沟、鸿沟,是京杭大运河中开凿最早的一段。
隋朝将各段古运河加以疏浚、扩展,并相互沟通,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联系南北方的“大运河”。
元朝会通河开通后,漕船往往有上千艘连接而行,年运粮量常达三、四百万石,沿河一些城镇码头兴起。通惠河竣工后,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在北京积水潭附近曾出现“舶舫蔽水”、盛况空前的繁荣景象。
明清时期黄河改道,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

材料四   英国的运河与英国的工业革命密不可分,18世纪中后期,英国运河兴起,当铁路、公路运输还远没有那么发达时,英国的运河承担着运送钢铁、煤炭的重任,运河网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的英格兰中部,特别是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一带,而通过泰晤士河,运河也把伦敦和这些城市连在了一起。在威尔士的北部和南部,苏格兰低地也有一些人工开凿的运河。整个英国的运河网加起来达到3000公里长。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摘编自《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等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杭大运河变迁的历史特点。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发展的相同点。
(3)如果用以上材料进行历史研究,你会确立怎样的研究主题?
2021-04-11更新 | 391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02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二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并分析该特色给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西塞罗在谈及罗马法时指出:“我们出生是为了正义,法不是基于人们的意见,而是基于自然……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单独一个定义便不可能界定所有的人。那独一无二的、使我们超越于其他动物的理性……毫无疑问是大家共同具有的。……自然这样创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互相共同分配和共同享受法。”由自然法体系出发,下列各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
①人生而平等 ②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
③人人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④以法律科学和各种具体法为指导原则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020-07-11更新 | 3429次组卷 | 38卷引用:专题0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大事记

时间事件
约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65年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完成了对意大利半岛的统一
公元前2世纪左右希腊哲学的斯多亚学派传入罗马
公元前51年西塞罗《论共和国》等发表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成立
公元80年罗马大斗兽场建成
公元113年图拉真广场和图拉真纪功柱建成
公元120~127年重建万神殿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对比表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公元前5~前4世纪分裂割据,战争频繁,各国变法革新,分封宗法体系逐步瓦解城邦国家,实行贵族共和制,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两汉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罗马帝国逐渐确立,形成元首制政体,罗马法适应现实逐渐调整
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罗马“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中兴,罗马法发展至万民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中表格内容,提取有关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