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在其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历经王政、共和、帝政分权和帝政专权四种政治形态,不同时代的立法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精神。当时,东罗马帝国已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主君主专制国家,对共和精神乃至帝政分权精神是绝对排斥的。历代皇帝为整理罗马法这一庞大的历史堆积物作了极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到了查士丁尼皇帝的时代,罗马法仍呈现"混乱"、"矛盾"的面貌。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从公元528年起到534年止,仅6年时间共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和《法理概要》三部法律文件,他死后,法学家又编成《新法典》,这些法律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徐国栋《查士丁尼及其立法事业》

材料二   公元5世纪晚期,各日耳曼王国在教会"智人"的协助下纷纷编撰成文法典,史称"蛮族法典"。公元643年编定的《伦巴第法典》规定,凡罗马人与伦巴第人之间发生争讼时,一律适用伦巴第法;而在罗马人自身之间发生争讼时,则适用罗马法。8世纪该法典进行了重大的法律改革,主要内容是


(1)在序文中引用圣经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2)尊奉教皇为全世界宗教界的领袖,承认教会的释奴权力和方式具有法律效力。
(3)采用罗马法和教会法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规范。

——张学仁《浅谈罗马法与日耳曼法的融合》


(1)根据材料一,概述查士丁尼编撰《民法大全》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民法大全》在西方法律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蛮族法典"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2 . 查士丁尼说:“为一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公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矛盾B.日耳曼法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C.万民法促进了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D.市民法和万民法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的对象不同
3 . 成文法的出现是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下列关于古代成文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古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B.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是《九邢》
C.古希腊克里特岛早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出现成文法
D.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4 . 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人们赞扬他说:“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以下文明成就属于该地区的有(     
①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②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③《吉尔伽美什》
④著名史诗《罗摩衍那》   ⑤莎草被加工为莎草纸   ⑥《十二铜表法》
A.①②B.①③C.①⑤D.②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据此可知恩格斯认为罗马法(     
①是研究古代西亚历史的重要资料
②维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③对西方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④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塞罗指出:“没有什么比认识到我们生来是为了正义更能让我们变的崇高了,法律不是靠我们的意志而是依靠其本性来实施的”。作为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以下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生活于图拉真时期
②是斯多亚学派的创始人
③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
④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A.①④B.①③C.③④D.②③
2022-07-1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罗马”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下图所示历史时期的罗马法(     
A.是贵族能随意曲解的习惯法B.开始明文公示,按律量刑
C.成为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D.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私有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众神之父)和恩利尔(大地和空气之神)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和司法天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平民社会地位的升高,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在《十二铜表法》产生之前,罗马社会事务主要靠习惯法来调节解决,贵族经常地任意解释,使得法律的实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平民选出的保民官的一再努力下,贵族平民“终于达成协议”。这是由贵族和平民以过去的习惯法为基础共同制定的成文法,内容包括公法与私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等。

——摘编自刘招静《<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起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前言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该法典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扼要说明《十二铜表法》制订的背景,并概括其特征。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产生的(A),不仅是把习惯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公诸于众,同时它还是平民和世族贵族政治斗争所达成的妥协。对平民而言该法律可防止世族贵族对自身的加害,对世族贵族而言则可以防范平民的革命行为。该法律对构建平衡的罗马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陈可风《罗马共和宪政研究》

材料二   《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

——颜钧《颜钧集》卷5《箴言六章》


(1)写出材料一A处所对应的法律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构建平衡的罗马政治”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统治者的治理方略。这一治理方略也是中华法系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并说明《大明律例》“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意义。
2022-06-2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
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
2022-06-14更新 | 4065次组卷 | 42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