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对弗里斯的控告

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弗里斯,……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不正是你这暴君将无辜不幸的公民柯什纳斯钉在十字架上,使他受辱而死。他曾表示要向国家法官上诉控告你的罪行就被控以密探罪捉拿到你面前,受到严刑拷打。他仍然宣称:“我是罗马公民,曾在罗克斯普列蒂阿斯手下工作,他将证明我无罪!”你对这些抗辩充耳不闻。“我是一个罗马公民!”这句神圣的话,即使在最偏远之地也还是安全的护身凭证。……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

——摘自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


(1)西塞罗反对弗里斯裁决柯什纳斯的理由有哪些?
(2)西塞罗为何要求严惩弗里斯?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罗马的法律?
2 . 古罗马人发展了一些统治艺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从而获取较大的实际成果。这些“统治艺术”包括
①崇尚军事征服
②主张法律治国
③确立基督教为国教
④通过采邑改革,确立封建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以下三则法律条文节选自该法典: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问题:
(1)我们可以从这里节选的条文中领略到罗马法的那些精神?
(2)罗马法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08-24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高一期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4 . 光荣与伟大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是我们常见的有关早期欧洲历史的评价。


请说明这一说法的合理之处。

2019-11-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静安一模历史试题
5 . 某帝国文化是剑的文化,它强调理性、功利和实用,因此制度和法律在该帝国表现得很充分。该帝国最可能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019-08-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6 . 近代西方人怀念古希腊、罗马,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罗马
A.具有悠久的历史
B.成为古代实践民主、法治的摇篮
C.出现了梭伦、查士丁尼等一批杰出政治家
D.扩张为地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16-12-12更新 | 10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法治”的理念

材料一: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强调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即“势、术、法”中的法。如代表人物之一商鞅主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史记·商君列传》)

——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法治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包括两点,一是有优良的法律,二是优良之法得到民众普遍认同与遵守,这个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发扬,并构成了当代法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中西两种“法治”的理念区别在哪?
(2)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定义,分析罗马人的法治精神体现在哪?
2019-11-1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上海市六校2013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关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在平民反对贵族长期斗争中取得的B.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它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D.它对于平民的最大好处就是量刑有法可依

10 . 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诗人爱伦·坡的《致海伦》中有一句著名诗句:“To the glory that wasGreece and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中文翻译主要有如下三种:

《剑桥艺术史(希腊和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译为: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爱伦坡集》译为:“已令我尽赏,从前希腊的华美壮观,和往昔罗马的宏伟辉煌。”

著名翻译家李文俊则译作:“带我,回到希腊的熠熠光华,和古罗马的气魄。”


(1)上述三种翻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从历史的角度看,你认为哪一种翻译最为合适?简要说明理由。
2019-11-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