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西塞罗认为,人类社会应将成为世界性的国家,在这个世界国家中,只要是共同服从自然法的人,不论其原来的国别、种族、社会地位如何,都共同具有理性,都具有成为人类一分子的尊严。据此可推知,罗马法的发展
A.有助于缓和罗马社会矛盾B.使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
C.直接催生了近代的国际法D.有利于罗马对外侵略扩张
2022-04-16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精创预测卷(山东专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果我有权通过位于你土地上的水渠导水,便由此产生下列潜在的权利:我有权修理水渠:为了进行这种修理我和我的工匠们有权按最近路线通行;土地所有人要在水渠两边给我留出一块找能进入水渠的空地,我有权将土、淤泥、石头、石灰和泥沙置于其上。”该条文表明罗马法
A.淡化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保证了罗马社会秩序的稳定D.暗含了对所有权的适度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罗马以财产作为划分身份地位和权利义务的标准。罗马每5年举行一次人口调查,核准各家各户的财产级别,人们的等级身份被不断地告之、强调。这一做法
A.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B.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专门为社会下层而设计D.使罗马人逐步走向平等
2022-05-08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533年,汇编而成的《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在序言中阐明罗马法律的定义:“善良”即道德,“公平”即正义,合而为法律本质的自然法观念。这反映出罗马法
A.建立在前人立法基础之上B.始终恪守公平的道德理念
C.摒弃违背自然规律的成分D.实现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
5 . 如表是罗马法留在今天的遗产(部分),据此可知,罗马法
罗马法遗产在今天
陪审制度仍是现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保护人制度现代律师制度的起源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其法则体现了理性平等正义的思想

A.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B.真正实现了公平
C.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的方向D.维护奴隶主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有学者认为:罗马以前,整个古代世界不知道“私人”的存在。即使希腊人的公民资格,也只是从城邦分享什么,而不是在城邦之外拥有什么。罗马人第一次将整个法律体系区别为“公法”和“私法”。这却开启了古代世界最有价值的一场革命,当时谁也没有在意。该观点意在强调,罗马法(     
A.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有利于完善法律体系,缓解社会矛盾
C.对近代西方的法律产生深远影响D.稳定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统治秩序
2022-02-21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A.皇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到达顶峰B.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D.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2021-01-06更新 | 668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章丘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67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罗马,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裁决中起重要作用,因为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法学家可以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的主张,有时是回答具体的法律问题,有时写成法学教材或专著。这些私人见解被国家法官所引用采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后来还被收入《民法大全》。据此推断(     
A.罗马法诉讼程序不断优化B.私人法学家主导司法裁决
C.法官不具备专业司法能力D.罗马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