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宪政道路同其保守传统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息息相连,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宪政拒绝激进革命,而在保守中进行变革,减少由于激进革命而造成的文化断裂、社会物质的流失.在英国……妥协是一种寻求平衡,“光荣革命”的意义是因为不必通过流血革命而实现了宪政的目的。

——根据程华《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

材料二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时外贾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根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材料三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宪政道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宪政道路进行简要评价。

(3)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改变,请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017-12-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制度作为议政、咨询与秘书功能并兼的辅政机构,对皇权形成了有效的制约,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书、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仍然对皇权形成了制约,尤其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的10年里,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怠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内阁把辅政职责和秘书性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协助六部诸司等机构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行。

——《浅谈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特点及地位》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过去一直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为下议院开始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1707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挑选阁员。但因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逐渐就发展出首相一职。……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首届内阁首脑,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摘编自《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分析导致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结局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比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力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化版社)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都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8年英国议会策划宫廷政变,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并于1689年被迫签署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法律或终止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在和平时期不得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议员有在议会期间自由发言的权利;议员的选举是自由的,国王不得干涉;应定期召开议会等。《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的制定标志着具有近代意义的英国宪法的初步形成。

——摘编自宗传军《英国宪法形成过程》

材料二:德国的统一使新宪法的制定和推行成为可能。1871年4月,俾斯麦亲自领导制订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新选出的德意志帝国议会上原样通过。根据宪法,帝国的主权属于各邦的代表,由邦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重要的机构,掌握国家权力。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扞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还有召集立法机构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帝国议会是人民的代表机构,但实际权力很小。它没有一个对它负责的政府,所以有人说帝国议会只能发表“独白”。

——摘编自羊海飞、丁建弘《浅谈德国统一与德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有关议会规定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权利法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通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社会转型的含义: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它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

社会转型的特点与原因:①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②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③社会转型的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请你以17-19世纪的英国为例说明社会转型上述特点,并以文明史观分析其体现出的时代潮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2)材料二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英国政治制度“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因何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现代民主的代表,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具有自己特点的民主政治制度。

8 .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成果。

(4)根据材料四分析“CHINA”一词的三种说法和古代日本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原因。

9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有关“西方政治文明”的一组探究材料:
探究主题一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十一十二
传唤审判求偿(债务赔偿)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1)上述材料反映《十二铜表法》的内容侧重于哪一方面?该法在罗马法历史上有何突出地位?
 探究主题二   英国的制度创新
该表是在“英国的制度创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某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材料结论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2)有同学认为,材料不足以得出最后的结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充相关的史实并说明理由。
探究主题三   1787年宪法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和华盛顿均是在中美两国由君主政体转变为共和政体的关键转折点上,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然而,华盛顿取得了成功,美国后来居上,其成熟的宪政体系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相反,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为什么美国能成功建立共和制度,而中国却一再出现专制复辟?人们不禁要追问:同途何以异归?

                                                                              ——《天朝向左   世界向右》


(3)材料中美国“成熟的宪政体系”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孙中山创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体制“昙花一现,很快夭折”的原因。

10 . 材料一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英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情况或改革措施
1832年在市镇中,年收入在10镑以上的房户主和年付10镑以上房产租税者,在郡乡中,年付10镑田土租税的六十年长期田地租用者、年付50镑田土租税的短期田地租用者及年付2镑地税的自有土地者皆享投票权。
1884年无论是在郡和自治市,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
1918年英国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1969年凡是年满18周岁的英国公民,不分男女,都有权参加下院的选举

材料三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情况或改革措施
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920年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1970年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1971年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以反映了什么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

(3)概括古希腊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