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10月,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军事打击,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致电支持埃及的正义行动,谴责英法以的野蛮行为。中国坚决支持埃及,无偿提供2000万瑞士法郎援助埃及。苏联在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中称,以色列的行为“将使以色列是否能继续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发生问题”。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同时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联合国安理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11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英法以三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李平民《英国的分而治之与阿以冲突的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以三国行动遭到国际社会普遍指责的原因。
今日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农业逐渐走下坡路,危机不断凸显。1900年,美国1/3的耕地是为数以百万计的马匹和骡子生产饲料的,但随着汽车取代这些牲畜,越来越多的耕地用于生产粮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的巨大需求造成了一种假象,但到20世纪20年代,粮食供应激增,而农村的收入却因农产品供过于求而大幅下降。1921-1929年农产品价格指数较1920年下降了35%,农业赋税却占农民纯收入的30%以上。美国垄断资本通过银行金融机构,利用贷款剥削农民和农场,1930年负债农场从1920年的37%扩大至42%。1929年,美国农业生产率较1913年提高了26%,机械设备减少了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但食品价格随着利润的减少而下降,小农无法支付新设备的成本。更加不幸的是,大萧条期间,美国一些地区气候异常,干旱持续了很多年,沙尘暴增多。一位露宿街头的农民说道:“1927年我种植棉花赚了7000美元,1931年失去了所有,1932年开始流浪。”

——摘编自孙树强《伯南克的“圣杯”: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景及诱因》

材料二   民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下降,大大低于清代平均水平。1926-1937年总平均,农业收成只相当于丰年的64.4%。1931—1935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场深刻的农业危机,农业生产萎缩,耕地大量荒芜。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输出贸易总指数逐年下降,1935年比1929年下降一半。而1934年农产品价格总指数比1930年下降28%。随着西方剩余农产品和工业品源源流入,现银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海外,到1933年,全国农户大半处于负债之中,农民大批死亡。由于大众购买力萎缩,国内市场缩小,使完全依赖国内市场的民族工业如棉纺织业破产。……面对严重的危机,许多省份征收田赋不得而归,为此一些省份还征收各种杂税和提高税率。财政当局还实行新进口税则,降低税率,推动进口品汇价倾销。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直面农村突出问题并开展土地革命,通过农民运动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对中国农村展开了全面改造。

——摘编自符长泉《三十年代中国农业危机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危机与中国农业危机表现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共两党处理农业危机的不同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英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需要扩大帝国版图,以满足工业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输出资本和转移社会矛盾。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兴起,使英国能以新的“自由贸易”的方式进行扩张。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一书中便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这一 理论后来为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许多社会学家大力推崇这种新的帝国观念,主张抛弃重商主     义、推广自由贸易,但认为殖民地是缓和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1820年伦敦商业资产阶级向国会递交一份由著名经济学家图克起草的请愿书,呼吁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爱丁堡等城市也提出了类似请愿书。19世纪上半期,随着自由贸易改革运动的胜利,“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理     论被英国政治家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自由贸易与殖民占领一起成为了英帝国扩张和管理的基本原则。19世纪中后期以来,纺织业虽然仍为英国的支柱工业,但其发展滞缓;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以猛烈的势头发展。二战后,英国、法国特别是美国在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平等的旗号下,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经济与文化扩张。这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经验。

——摘编自卢玲玲《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二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此后,截至2022年底,全国先后共设立了 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新态势。21个自贸试验区累计共有28个建设方案,总计推出了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在总体任务和目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各自贸区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在改革试验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涉及国家   安全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问题时,我国一直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据统   计,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四的自贸区(港),2021年实现进出口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 29.5%,比全国高8.1个百分点,贡献了全国进出口额的17.3%。中国海关总署根据自由贸易试验   区的改革经验,从2017年开始就在全国海关普遍推行自贸区创造的“单一贸易窗口”的做法,并提出   全国各地海关都要压缩货物通关时间的1/3,而各自贸试验区通关效率平均提高约40%。我国对外 签署的自贸协定数量在过去十年由10个增长到19个,增长了近1倍。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   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了21个成员国达成《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 图》。2016年,G20 杭州峰会推动达成《G20 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为2017年世贸组织发起投资便利   化倡议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裴长洪《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基本经验和提升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并谈谈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本经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2024-05-03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健全和巩固新建的政权。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在原有赋税制度的基础上,对赋税制度进行改进。秦代建立的赋税徭役并行制,是以田租、口赋和其他杂税为三大支柱,并辅以徭役制度等,……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

——摘编自易述程《古代税赋——历代赋税与劳役制度》

材料二   安史之乱后,农民的大量逃亡,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造成了“科敛乏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严重局面……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摘编自梁方仲《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

材料三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丁银”数额固定下来,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

——【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赋役制度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王朝“重大调整”的具体举措有哪些,并分析其做出“重大调整”的原因。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摊丁入亩”所反映出的古代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史实说明这一趋势的积极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改变葡萄牙垄断政策引起的旧商路贸易衰退的局面,奥斯曼帝国采取了一系列振兴旧商路贸易的政策。它同葡萄牙人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等几个地区进行长期战争,虽多次失利,但遏制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称霸的野心。为了使波斯湾商路畅通,1546年奥斯曼帝国同葡萄牙进行谈判,并达成两个港口间自由交易货物的协定。奥斯曼帝国于1525年颁布新税法,取消埃及以前的香料配额和价格垄断政策,实行自由贸易的税收制度。帝国还欢迎基督徒商人来本国从事贸易活动。旧商路于16世纪中期又重新复兴和繁荣起来,并与新航路并存、竞争,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与奥斯曼帝国经济的繁荣。

——摘编自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纪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振兴旧商路的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葡萄牙开辟的促成其垄断东方贸易的新航线。

材料二   1859年,宾夕法尼亚州开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之后,数以千计的油井被开挖出来,洛克菲勒判断“原油价格必将大跌,真正能赚到钱的是炼油,而非钻油”,于是,洛克菲勒和合伙人转向石油提炼投资。美国南北战争后,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商机,1866年,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成立,洛克菲勒成为世界上最大炼油商。1870年,他创立标准石油公司,重金聘请科学家,通过兼并、购买,建立标准石油托拉斯。他合并了40多家厂商,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的垄断时代,成为美国第一位10亿美元富翁与全球首富。他一生俭朴自持,年轻时便身居全球首富,并热心于慈善事业,是美国近代史上最具褒贬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摘编自罗恩·切尔诺《洛克菲勒》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诀。结合所学,指出民众“贬”洛克菲勒的原因

材料三

1956

美国人麦克莱恩将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集装箱运输时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后

集装箱船逐渐取代传统海运模式,极大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

1965年后

全球几乎所有的主要轮船公司都在使用标准化的集装箱

20世纪70年代

集装箱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标准化物流系统

9·11”事件后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的智能集装箱被提上了日程

2005

大约5000家国际企业把新加坡这一集装箱岛国作为仓储和配送中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集装箱运输时代到来的历史背景,并为该表格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800年,英国伦敦的人口达到了100万,还有其他6个城市的人口在5万和10万之间。50年之后,伦敦的人口飙升到了236万,有9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另外有18个城市的人口在5万和10万之间。到1850年,英国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或者城镇中。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史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成立……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摘编自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史料三   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新建城市/个新建城镇/个
19791849518.962162361
19862636624.5234710718
19953517429.0464017532

——摘编自叶剑平等《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探究】
(1)据史料一、这一时期英国伦敦和其他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和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3)据史料三、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4-02-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 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16 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一一摘编自选择性必修 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四: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3)据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契机和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4)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和材料四,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024-01-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后作业
8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18世纪中期棉纺织业的发展,人们对动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当原始动力再也不能继续满足日益扩大的需要时,蒸汽动力应运而生。在几乎所有工业全用上蒸汽机后,人们开始尝试把蒸汽机作为牵引力,用于改进原有的交通运输——运河。

——[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受沪宁铁路借款权被英商攫取的刺激,江浙地区一些士绅和实业界人士等决意筹集资本,自主修筑铁路。1906年,浙江方面率先修建杭州至嘉兴段铁路。次年4月,在张謇的主持下,上海至嘉兴段也开工兴建。沪嘉铁路的修建,其意义不仅在于唤醒了国民的利权思想,从外人手中争回了路权,而且在于它把实业界的视线引向了铁路,以与列强对中国路权的攫夺相抗衡。沪杭铁路资本以商界为大宗,商界的投资又集中在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五府,皆浙江工商业相对发达地区。铁路的修筑,对沿线城镇民智的启迪影响颇大。1909年8月沪杭铁路全线通车,沿途观者如堵。

——摘编自戴鞍钢《近代江浙沪地区铁路修筑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沪杭铁路建设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4-02-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犹未能遂其发展之自由者,则苦于国际障碍之多也。⋯⋯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中国代表爰提出说帖,罗列诸问题,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

——摘编自《中国希望条件说帖》(1919年·巴黎和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的特点,以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背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从有文字以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阅读系统。这个阅读系统以科举入仕系统中的士大夫阶层为主体,在阅读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导(如《四书五经》),遵照特定的阅读秩序和行为规范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能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小到能作为谋生的本领,大到能够治国、平天下。所以读书人应该阅读有用的东西,“读以致用”。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阅读文化和传统,深刻影响着人们安身立命、做人处世、理想抱负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许欢《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模式研究》

材料二   耕读模式是由两个行为组成,也是由两个阶层实践,因而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自上而下的,士大夫不以耕种为耻,读书之余经营农业;二是自下而上的,农民不以读书为无用、不可能,耕作之余亲自或督导子弟读书。在文化普及、科举制发展的背景下,宋代社会中耕读已成为普遍现象。耕读文化由此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以来的古代后期意识形态和生产领域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遍及农家的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就表明耕读文化普及和深入人心的程度。

——摘编自程民生《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宋代的“耕读文化”。
2024-02-22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