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创新与发展是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
2022-04-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桐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与此同时,美国还找到了妥善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权力划分,保证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强大。总之,美国在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创立了美妙的联邦共和体制。

——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变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千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利。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士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参选议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国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予遣。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均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根据材料,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4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国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的政治体制,并说明近代英国是如何逐步实现对王权的有效控制的?
(2)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这部宪法实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念?
2021-07-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煕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

材料二   1.凡来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不是中央集权制下地方从属中央的关系。州不是由联邦政府设置的行政区划,而是联邦的成员,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的政治实体。联邦与州在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的权利。同时宪法规定不设世袭国王,也不颁发贵族爵位。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和众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材料五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政治体制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并分析英国政治制度确立并不断创新对英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1787年宪法确立了哪些民主制度。
(4)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
6 .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也存在中西差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编自《东华录》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近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到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近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7 . 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据此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国)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国王和议会交换了位置,国家主权的重心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群人的共同执政,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宪政国家由此诞生。

——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材料三   在政府权力的制约方面,(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于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即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的原则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通过联邦制和三权分立体制形成了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克服邦联体制下美国面临的社会危机,同时形成了新的国家体制。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2)材料二论述的是哪一事件?用所学史实解释“政权的外形虽没有任何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3)依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美国在国家体制方面的创新表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秦朝设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机构,自汉代起形成了中央对地方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的巡回监察制度。监察官级别不高,一般仅为正八品,但出巡叫“代天子巡守”,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汉代刺史依据《六条问事》行使监察权。从魏晋起监察机构分离于行政体系之外。唐代在中央层面形成了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的体制,唐玄宗时期制订了《监察六法》明清时期中央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据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等改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英国监察制度经历了数百年漫长曲折的摸索过程。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对国王、政府、司法的监督。19世纪,在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英国议会进一步健全其监督职能。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督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独立的监察专员署,其职责是:受理公民投诉,防止不正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从地理环境上看,英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地方自治程度高,这就使得英国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反腐败领导协调机构,而是条块分割,相互独立,各自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独立负责。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英国监察制度发展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贵族在市民的支持下,发动起义,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41年议会形成两院制,由贵族组成的上院拥有高级司法权,干预王位继承,参与国家政务;被称为平民院的下院,也逐渐扩大了在税收立法等方面的权力。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者詹姆斯一世对英格兰的传统一无所知……最终导致革命爆发,国王被送上断头台。此后,又经历近四十年的曲折过程,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了最终胜利。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但议会主权并不意味着民主制度。英国革命后就是贵族掌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首相逐渐掌握了行政权。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其在议会中的作用。革命后的近百年间,随着中央政府职权范围的扩展,腐败现象日益严重,1850至1870年,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参选议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

                                                          ___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上院联邦议会和下院帝国议会是全国立法机关。联邦议会代表各部,议员为联邦政府派遣的高级官员,按照联邦政府指示统一投票,联邦议会主席由宰相兼任。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子按照普遍、直接、秘密的普选制选出。他的决议必须经联邦议会通过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是皇帝和宰相。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的尊号,是“联邦之首”。皇帝可不经议会同意而自由任命首相和文武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两个议会。普鲁士是宰相同时也是帝国宰相,直接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

                                                                                  ___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英格兰的传统”的具体含义。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完善的主要历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4)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自由主义绝大贡献正在这一点,他们觉悟到只有民主的政治才能够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意义是强调的拥护民主。一个国家的统治权必须放在多数人民手里,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是安格罗撒克逊民族的贡献居多,代议制度是英国人的贡献,成文而可以修改的宪法是英美人的创制,无记名投票是澳洲人的发明,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义应该包含的意义。

——胡适《由由主义》

材料二 1954年宪法第一次以宪法确认我国国体为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体……规定革命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1954年宪法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实践证明,1954年宪法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宪政原则和制度,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运行制度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律化的重要探索。

——杨晓贵《五四宪法是党探索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并简析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史实,简析中西方近现代“民主和自由”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