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在缓慢地上升,这为政党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法国大革命加速了英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分化,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之前,英国的两党制已经形成。两大政党所致力的社会目标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尽量保持土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1832年后,迫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两党竞相改革、求生存的局面。1833-1834年,辉格党格雷内阁颁布了废奴法、工厂法、新济贫法;1835年,自由党墨尔本内阁颁布了市镇自治法。这些法律、法令的颁布,将英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许洁明《论近代英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议会斗争、政党政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中华民国的政党政治是从西欧和美国学来的,西欧与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想在中国实行多党制。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在民国初年国会竞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把持选举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以金钱收买选票是各党普遍采取的办法。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预示着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在民国初年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在中国,政党政治被严重地异化了——资产阶级欲以政党政治来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实现,但结果却走向了反面——资产阶级没有得到政权,其政治利益也受到了严重侵害;又将资产阶级自身的弊病暴露无遗。

——摘编自程舒伟《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英国两党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对比上述中英两国政党政治的实践,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2-03-21更新 | 49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

——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行政、立法、司法这三项大权中的任何一项法定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在权力的天平上,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大于另外两项权力,从而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妥协的事变”中,英国是如何实现妥协的?并分析英国政治妥协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宪法是哪部宪法?该宪法确定了什么原则?如何评价这部宪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人又进一步提出“制衡”原理。启蒙思想者提出“三权分立”原则主要是基于人性恶和权力恶的假设,他们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滥用……事实上,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

——摘编自《如何看待西方资本主义革命》

材料二   李剑鸣在《“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美国的建国者设计的分权和制衡的体制,在18世纪是一件非常具有创造性的事情。当时英国实行的是等级分权,不同的社会等级掌握不同的权力,拥有不同的权力份额。美国人认为他们的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只有人民一个等级,因此,英国的等级分权对他们不适用,他们需要的是功能性分权体制。美国的建国者强调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机构行使,同时强调三种权力的平等和平衡,要在相互制约中实现合作,这是美国分权体制的突出特点。

——摘编自夏辉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民主政治体制确立过程中“嬗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政治体制的不同,并分析不同的成因。
2021-12-13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美国宪法诞生前的世界政治形势,封建君主制尚居绝对优势。16世纪末尼德兰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联省共和国”,实际上是商业资产阶级和贵族联盟的寡头统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也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1787年宪法则创立了新的政体,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宪法规定由人民选举总统,人民代表机构有权罢免总统。

——摘编自《评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     有人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德国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德国人已告别了旧德意志,却尚未到达新德国,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所确立的“新的政体”的进步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权利法案》颁布后的英国政体的相同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德国人已告别了旧德意志,却尚未到达新德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乡里组织结构在沿承秦制基础上更加严密更加具体,乡有三老,分别掌管全乡的户口、赋役等管理责任。汉代三老位尊权大声隆。宋代乡里制度经历了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的演变过程。保甲制与乡里精神有所背离,一是重兵事训练,二是通过“保”“甲”,国家对乡里社会基层直接渗透。宋代完成了唐中期以后开始的乡里制度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变。乡里组织领袖选拔逐渐重物力,轻才德,待遇降低,身份趋微,成为州县官吏任意驱使的差役。宋代的乡里制度也出现了新的内容,一是乡约的创建,比如“吕氏乡约”,属民间士绅自发组织,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提倡乡里社会互敬互爱。二是社仓的发展,为备荒年不受饥饿,朱熹倡导设仓储粮。

——摘编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选自《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秦汉相比基层管理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所反映的权力转型。结合所学,简述《权利法案》颁布后的百余年间,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成果。
2022-02-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光荣革命大概是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摘编自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体制设计如何贯彻“以权力制约权力”?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民主制度建立与创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于政治传统屡遭破坏的历史,为防患于未然,议会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将作为惯例的种种传统权利和自由写入法律文件,使之得到巩固、强化。……革命的政治后果……是将这种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

——摘编自张新宇《从<权利法案>看英国革命》

材料二:在经过了长期的争论以后,国民议会终于在1875年1月30日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共和制的宪法。那一票之差是不是出于历史的偶然呢?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法国的基本人民大众是拥护共和国的。拥护保皇党的只有一些残存的旧政党的职业政客,而没有任何阶级支持,……甚至连真正从事于工商业的资产阶级也是具有共和主义情绪的。”

——摘编自李昌道、徐静琳《外国法律制度导论》等

材料三:进入19世纪以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 以统一为名,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 德意志帝国皇帝,不是吗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5年法国“一票共和”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统一的积极影响。
8 . 英国王权的演变英国王权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在全欧洲都大体一致,真正的差异出现在第四阶段。

第二阶段最著名的战争是诺曼登陆和英法百年战争。此时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忠诚义务,除敬重之外,封臣对封君应尽的臣服并不比封君对封臣所持的领主权更多”。在此期间英国议会君主制形成。第三阶段大致从都铎王朝建立(1485年)至英国革命。“这个时代的特点趋向于建立民族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是建立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有可能顺利发展的形式”。第四阶段,英国的王权成功地适应了近代社会转型并被留存下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

第一阶段:野蛮人的军事领袖
第二阶段:封建贵族中的第一人
第三阶段:主权的君主、国家的化身
第四阶段:统而不治的虚君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从以上四个阶段中任选两个连续的阶段,阐释英国王权是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要: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材料一   唐初先后颁布实施了《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由于律文言简意赅,再加上某些地方官刻意错误解读律文,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不统一现象。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 653年编成《唐律疏议》。这部法律成为唐以后宋元明清各朝立法的基本参照,并对东亚各国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在查士丁尼法典之前,罗马帝国编纂过三部法典。公元 528年查士丁尼任命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根据这些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于次年编辑成《查士丁尼法典》,它主要包括从哈德良皇帝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代皇帝的谕令集。《查士丁尼法典》与另外几部法律文献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律疏议》和《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2022-01-14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社会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改革与革命往往互为因果:改革是革命的前奏,革命是改革的开始;改革与革命如此相互促进,导致新制度逐步取代旧制度。在这样一种关系链中,革命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往往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革命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它产生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革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强大的破坏性。因此,有人主张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应尽力避免用革命的手段,而希望通过和平渐进的改革来达到变革社会体制的目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当然属于最佳选择。但是,选择改革或革命并不是依靠人们的想象力,也不是取决于人们的好恶。各国经历改革与革命之路除取决于改革派的力量和旧制度的适应能力之外,它也与各国的文化传统以及导致变革的各种因素和变革的内在动力等方面紧密相连。所以改革与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如果单凭情感的冲动,或为某种政治目的就以改革来否定革命,或以革命来否定改革,那都是对历史的歪曲。

——摘编自郭汉民《近代中国改革与革命述论》


根据材料,围绕“改革与革命的关系”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3-22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