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权利法案》和代议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在光荣革命后走上了宪政制度,国王的力量已经很有限了,并且在法律的牢笼中变得温顺。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国家在众多人手中运行,随着经济的增长,个人权力不能再左右国家。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英国传统的司法审查观念为越权无效原则所主宰,认为司法审查的主要功能是落实议会的真实意图,其背后体现的是议会至上的传统宪法观念。在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权几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普世价值,而对人权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个人而是作为公权力的立法和行政,对立法、行政的限制成为各国宪法发展的基本动向,普通法宪政主义应运而生。普通法宪政主义认为,司法审查不应该以或仅以议会的立法意图为标准,而应扩及尊重个人意志自由这样更高级的道德律。

——摘编自李洪海《英国宪政思想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普通法宪政主义兴起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


上表为17-19世纪中西方部分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西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内三院为内阁,一般设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满、汉各若干人。人关后,由满族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保留下来。康熙帝时设南书房,皇帝特诏密旨多命南书房撰拟,削弱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雍正帝即位后首先收回诸王旗主五旗的统属权,使其失去了与皇帝相抗衡的军事能力。其次,雍正七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或称军机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大臣之下设军机章京为满、汉人员,各两班。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议会除了通过“权利法案”之外,1689年还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维持一年。这一法案通过后,每年重申一次,以免国王破坏。议会对王室预算的金额和用途也作了规定,限制它的范围。同年,在宗教问题上,还给予不信国教的新教徒以有限的宽容。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国会能经常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三年法案”。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1695年正式废除了“书报检查法案”,使出版事业有了较大的自由,此后英国未再恢复书报检查。

——摘编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中英两国政治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英两国政治不同的原因。
2019-03-3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12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4 . 民主法制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几千年来文明沉淀的精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当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英国人)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主义根基……18、19世纪,当欧洲诸国也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他们又在政治领域实行广泛的改革。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兴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的联邦。

——俾耳德《美国的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的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新政体的法律基础是什么?17-19世纪,英国人采取哪些措施完善这一政体?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选择的政体并指出其法律基础。“新型的共和国”是怎样既调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又避免专制独裁的?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649 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批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   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反复的过程。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以宪法的方式获取政治资源,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局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撤退。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行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生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2)运用所学只是,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面又反复的过程”。

6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体确可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材料二(英国)威士敏士达寺是从十一世纪爱德华忏悔王创建,十三世纪末,亨利第三大加改筑,到今将近千年,累代皆有增修,那西塔的门楼,还是二十年前新造。最奇的是把各时代的款式,合冶一炉,几乎成了千年来建筑术的博览会。拿一个人作比,好像戴着唐朝一顶进贤冠,披着宋朝一件绯袍,手拄着明朝一方笏,套上清朝团龙补褂,脚底下还踏着一双羊皮靴子,你想这不是很滑稽很难看吗?然而他却没有丝毫觉得不调和,依然保持十分庄严,十分趣味……他们无论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风俗礼节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几百年前和几百年后的东西,常常同时并存,却不感觉有一些矛盾。

——梁启超等著《他城》(中国文化名人眼中的外国名城)

材料三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主张幸福生活的个人特殊性,反对公共权力对公民美好生活的积极构建;民主主义过于重视公民个体对公共生活的话语权与决策诉求,怀疑政治精英的公民道德状况及其审慎性水平。这为美国宪法制定者所不能接受,他们制定的美国宪法以共和主义为政体框架,试图超越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主张政府权力尤其是司法权保持与民众的适当距离,反对政府与公共权力的正当性对于民意情绪的过度依赖;倡导全体公民美德的培养,强调政治精英领导责任、审慎理性下的共和主义政治观。共和主义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主张社会各阶层共享政权的混合政府思想体系与国家政制设计方案。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近代政治制度创新上是如何体现“一部分一部分的蜕变”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共和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对美国政体有何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8-11-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1)结合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中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制度作为议政、咨询与秘书功能并兼的辅政机构,对皇权形成了有效的制约,也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阁具有票拟,草拟诏书、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仍然对皇权形成了制约,尤其是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的10年里,内阁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怠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内阁把辅政职责和秘书性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协助六部诸司等机构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行。

——《浅谈内阁制度在明代政治中的特点及地位》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过去一直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为下议院开始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1707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挑选阁员。但因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逐渐就发展出首相一职。……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首届内阁首脑,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净尽,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摘编自《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分析导致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结局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689年前,英国对于继承人并没有严格的成文规定,王室成员可以靠武力征服、法律规定、议会选举等各种方法成为国王。而随时间推移,男性长子继承制渐渐成为了默认继承规则,继承权主要和长幼、性别、合法性、血统有关。

1701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它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份法案为王位继承添加了硬性的宗教信仰条件,规定了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罗马天主教徒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的人更是被排除在继任者之列。《王位继承法》正式书面规定了长子继承制:在王位继承权上,同样的血缘关系,不论年龄大小,男性排位先于女性。若长子亡故,王位由其后嗣继承。英王如果没有合法子女,王位由其弟继承。

——摘编自互联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颁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位继承法》颁布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成熟的民主文化也是妥协的文化。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

——编自王建军《英国渐进改革确保三百年和谐发展》


材料二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制度史上,“妥协”长期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在文化观念上,首先,宇宙观道德化表现为在制度层面的围绕皇权的政治话语的激烈争夺,以及在政治文化层面的人的思想被绝对化、真理化以及“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造成道德的至高无上、绝对化,或者这样,或者那样,从来没有大面积的社会妥协。其次,到了近代,中国历史延续了传统的一元化思维,甚至由此产生了传统的反传统主义。传统政治与文化秩序的解体,及其整舍下所形成的观念和价值遭到腐蚀,导致了政治变革上的革命道路和文化上的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倾向以及心的神化、人的神化的思潮,这进一步印证和加剧了传统中国政治妥协的制度和文化资源的缺失。

——摘编自李强《当代中国政治妥协缺失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民主化过程中“政治妥协”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史上“妥协”地位尴尬的原因。分析这种缺失对于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