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关于收录介绍近代西方译著方面的两本重要书籍统计信息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书籍所收录书目出版时间外国学者译著中外学者合译中国学者译著
《西学书目表》甲午战争以前139部123部38部
《译书经眼录》20世纪初期35部33部415部
A.维新运动推动了民众解放思想B.对西方社会的学习更为主动
C.“中体西用”的思想得以改变D.社会转型推动向西方的学习
2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6届浙江富阳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3 .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022-01-27更新 | 261次组卷 | 139卷引用:2014届浙江建人高复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一1898 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 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甲午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成因。
5 . 随着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总督(单位:个)
总数满人汉人
17481192
17791174
18641867826
18721875817
18761883808

——整编自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总督构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对该事件作一简要评述。
2021-03-09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李鸿章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条约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B.外交观念逐渐走向近代化
C.天朝上国的理念一直存在D.始终未能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7 . 1861年,咸丰帝接受恭亲王奕䜣等人的建议,正式成立总理衙门,主管对外交涉、通商、关税、制造枪炮军火等全部洋务事宜。1901年清政府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这一变化
A.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B.延缓了半殖民地化进程
C.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D.有效维护了国家的权益
8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在2月的朝会中,文廷式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4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18954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二   19717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材料一中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基本诉求。你如何看待“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9 . 外交是一国政治的延伸,一百年前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也正是中国政治的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发前总统召集会议,商定应付方针,有关当局与段参战督办均列席,余亦列席。合肥发言,以此参战宣布过迟,有名无实,不应多提要求。除收回德奥租借,并取消在中国之权益法权外,拟提议撤销庚子条约驻兵一条,及修订海关税则。至青岛问题,日本一再宣言交还中国,谅不致食言,且看日本有无提议,随机应付,没有确定。众无异议,就此决定。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


(1)材料一中的“庚子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影响?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政府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诉求。

材料二     1919年初,梁启超在法国先后会见了威尔逊和英、法等国的代表,请他们在会上支持中国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主张,得到了威尔逊等人的同意。但是到了3月,形势发生突变。起因是1918年段祺瑞政府驻日公使章宗祥与日本银行签订了一个借款二千万日元的秘密合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个密约此时就成了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他们甚至要挟威尔逊,和会如果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他们就退出国际联盟。于是,为了迁就日本,山东主权就成了日美之间的一场交易。

                                             ——摘编自解玺璋《梁启超传》


(2)材料二中威尔逊对中国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近年学者的研究多对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成绩持肯定评价。主要的成绩有:参与国际联盟盟约的草拟,并加入国联成为创始会员国,为日后在国联的表现奠基;拒绝对德和约,但后来与德国单独议约,签署第一个平等新约;和会在签署对奥、匈、保三个和约,收回部分条约特权。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3)材料三中这些学者对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成绩持肯定评价的标准是什么?顾维钧认为,在外交上不能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原则。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20-04-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四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回答:
(1)图一——图三所示场景分别与哪些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图三中三个条约的共同危害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有什么程度影响?
(3)简单谈谈你对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感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