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厦门的鼓浪屿在近代逐步沦为列强的公共租界,其遭遇成为近代列强全面入侵中国的缩影。为了反击列强侵略,鼓浪屿人民开展了种种抵抗斗争。(见下表)

沉沦抗争
时间事件背景时间事件抗争方式
1842年之后
鼓浪屿地区,外国侨民大量涌入,洋商、洋货更是比比皆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1905年因美国虐待残害华工,鼓浪屿人民愤怒冲击美国领事馆,并割断其国旗旗绳。暴力斗争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以后,进一步提出对厦门的侵略要求。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923年著名华侨黄奕住筹资金30多万元,创办“商办厦门电话有限公司”,用以改变日本“川北公司”垄断鼓浪屿电话业务的现状。经济斗争
1901年清政府提出优先将鼓浪屿给美国人为租界,美国人并未独占,而是伙同列强共同策划了“鼓浪屿公共租界”事件。1929年林尔嘉是鼓浪屿地区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他在控诉海关税务司的案件中,先是陈述税务司的犯法事实,接着又提出税务司系中国雇佣官员,其所犯罪行当然适用中国法律。

——摘编自肖丽红《近乡情深:深挖地方史,开展“亲民”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摘编表述样式完成①、②两处表格内容的填写,并分析②处斗争方式出现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1-2022学年高三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随着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总督(单位:个)
总数满人汉人
17481192
17791174
18641867826
18721875817
18761883808

——整编自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总督构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对该事件作一简要评述。
2021-03-09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关于中美贸易史的部分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美国在通商、外交等方面,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各侵华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国开放其势力范围"。
1946年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缔约此方之国民有在彼方”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与从事商业、工业、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职业的权利,以及采勘和开发矿产资源、租赁和保有土地的权利;并且在经济上享受国民待遇
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贸易改革法”扩大总统推动国际自由贸易的谈判权限并根据国际经贸形势变化,采取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措施。其中的“301条款”是美国政府针对损害美国贸易利益和商业利益的外国政府的行为、政策和做法进行调查、报复和制裁的手段
1991年美国首次依据“301条款”对中国知识产权发起调查据调查结果,美国对中国28亿美元的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次年双方达成协议,关税税率饭复。)
2018年美国宣布对华270亿美元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特朗普政府宣布在美东部时间7月6日0时开始对中国价值340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的计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已经“做好准备”予以回击)

材料二   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趋势图


——以上材料摘编自洪俊杰、杨志浩《从历史看中美贸易摩擦》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近代各国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其在华经济地位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1974年美国“贸易改革法”出台的历史背景;指出中美建交以来的双边贸易基本趋势,并据此评析中美双边贸易关系。

4 .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巨大的胜利震惊了欧洲列强尤其是俄国、日俄两国间的对抗迅速升级,两国都对朝鲜、中国东北和辽东半岛有领土要求。日本军方着眼于未来和俄国的冲突。在19世纪90年代末大大加强了海陆军,并于1902年拉拢意图牵制俄国扩张的英国签订了《日英同盟条约》结成军事互助同盟。俄国一位外交官员在1903年访问日本后,非常忧虑地向沙皇报告说:“我对(日本)的飞速发展感到很惊讶,毫无疑问,日本人在文化上的先进程度堪比俄国。”

战争在1904年爆发。日本军队在俄国增援部队从欧洲赶来之前就占领了俄军的基地。日本海军把航行了半个地球赶来增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歼灭。1905年,战争结束,日本在朝鲜和过东半岛的殖民统治得到国际承认。同时,俄罗斯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将南满铁路和中国东北南部的经济利益转送给日本。日俄战争的胜利使日本成为重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态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战败的原因。
2020-03-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随州市高三3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
2019-01-05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案(教师版)

6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三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材料四根据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19世纪中期,随着议会制度的不断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在进行。1853年发表的《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为建立现代文官制绘制了蓝图。1870年的枢密院令以此为蓝本建立文官制,规定以考试和业绩作为文官录用和晋升的依据。文官制的建立纠正了政党政治中政治分赃的弊病,同时也使国家政策有连续性,不因政府变迁而中断行政过程。

——摘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归纳英国选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与材料三相比指出中英两国改革的本质有何不同。

2017-04-2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

——《华声论坛•甲午海战110周年祭》

材料二   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

——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

材料三   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田夏礼对中日战争和清朝政权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

(3)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

8 .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分别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3)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9 . 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材料意在说明甲午战争(     
A.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社会的民族危机
C.弥合了各救国方案间的分歧D.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2022-06-24更新 | 516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895年(光绪21年)英商怡和纱厂成立,1896年(光绪22年)英商老公茂纱厂、英商增裕面粉公司、美商鸿源纱厂、德商瑞记纱厂、日商上海纺织株式会社第一厂、日商三井制面工厂等成立……这一时期,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主要背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C.洋务运动的开展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