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财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本贵族在信仰上产生了矛盾,并在政治上走向对立。公元646年,代表革新政治的圣德太子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并实行“大化革新”(即“大化改新”),将唐朝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儒教思想进行广泛传播与学习,发展了以中国政治结构为蓝本的官僚制度,用外来的新文化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经过500年左右的发展后,源赖朝开始建立幕府制度,实行“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这一严格的身份等级制,要求各个阶层安守本分,并反对一切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从镰仓幕府至德川幕府近700年间,武士阶层创建了一种规范性的伦理行为,被称为“武士道”。武士道精神不仅是建立在武士阶层中的道德伦理规范,同时也为各个社会阶层设立了道德标准。

——摘编自于师懿《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材料二   1871年到1945年,中国人对日本的认知和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871年至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为第一阶段,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他自述写作原则是“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从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日俄战争)以后至民国初年,中国东渡日本留学者络绎于途。1919年至1945年为第二阶段,蒋百里的《日本人》等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意图攫取德国在华利益,进而窥视华北,引起国人警惕。“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确立“明耻教战”方针,搜集整理中日关系史料,每日在《大公报》上连载一段。19379月,蒋百里奉命出使欧洲,他在柏林写成题为《日本人》的小册子。和蒋百里同时期留学日本的戴季陶于1928年写成《日本论》一书,该书从“学问本身”对日本进行了一番研究。

——摘编自陈建云《〈中国抗战画史〉与曹聚仁的“日本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两个阶段”的目的,并说明其共同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历史上中日之间的相互学习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2-10-02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作为近代北方的工业与金融中心,金融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

天津近代发钞银行一览表(摘录)

银行时间设立总部是否在天津性质津钞发行额(民国26年)银行设立时间总部是否在天津津钞发行额(民国26年)性质
汇丰银行1881外资天津农工银行1916商办
华俄道胜银行1896外资中法实业银行1916外资
通惠银行1896官督商办花旗银行1919外资
天津官银号1902官办中国实业银行1919是(后迁出)官民合办1750000
横滨正金银行1903外资中国丝茶银行1925商办
大清银行1905官办中元实业银行1925商办
中国银行1912官办115161800中国农工银行1927官民合办1500000

——摘编自黄丽珍等《天津近代货币“斗争”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就先后在东北和华北建立起多家日本银行支行和日伪银行,日军依靠这些银行大量发行伪币来兑换法币和地方货币,掠夺中国人民……为稳定根据地的金融,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国民党政府则在国统区严禁使用敌伪货币,并在敌占区推行地方银行纸币护卫法币,维护法币在沦陷区的流通。日伪银行还采取不合理的兑换关系,人为贬低法币,破坏正常的市场交易。为了扰乱金融秩序,日军大批伪造根据地货币,发行大量假钞。而敌后根据地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假斗争;国民党政府下令军统局与美国合作,在重庆制造沦陷区的伪币,用于抢购物资。为套取中国外汇,日本在华北各地掀起挤兑银元的风潮,用钞票购兑中国银元,再购兑成白银运往关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而国民政府采取外汇管制等多种手段以粉碎敌人阴谋,稳定金融秩序。除此之外,日军还开展物资战,到非沦陷区抢购物资,引起通货膨胀,物资战也成为货币战的一种形式。敌后根据地和国民政府也采取积极措施,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王永进《抗战时期日军对中国的货币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津金融领域“斗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反击日军“货币战”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货币的新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了在3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日本兵力最多时达到100万以上。19319月—19459月,中国军民歼灭日军150万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分析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意义。
(3)结合两次中日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清延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材料二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以上材料均据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主要内容及其所反映出的心态。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外交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从近代中国外交礼仪的变化中得出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前,曾长期在华工作的美国著名记者伊罗生说道:“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有极其众多的美国人把自己视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仁慈保护者、恩人和救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心灵、肉体和不朽的灵魂承担着责任,美国政府则承担着保护中国政治独立和行政完整的责任。”美国政府和社会秉持中美“友谊”的观念和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实质是一种想象的“恩人身份”和“家长庇护”观念,是美国对中国的帝国心态,即美国以更为“优越”的文化控制和改造中国。旧中国是美利坚帝国实现国家抱负、使命和威望的“可控的他者”和巨大的试验场。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一个统一、民主、强大、对美国友好并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的中国的前景使美国人普遍相信,中国就在他们手中,美国的国家理想和使命的实现似乎唾手可得。然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仅是美国地缘政治层面上的失败,更加打击了美国有能力控制和改造中国的帝国心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这样写道:“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作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作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政府和社会热心美中“友谊”的目的和美国对中国“特殊关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由“特殊关系”变成对立关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2022-02-22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四川绵阳·阶段练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日关系概况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东汉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隋唐互遣使节、仿照唐制。
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贸易往来频繁。学习
建筑
教授
儒学
宋元忽必烈大军两次征日失败后,放弃征服计划,两国终无国家往来。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明清明朝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涌现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二   近代中日关系概况

清政府统治时期18941895年,①
19001901年,②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扶植地方军阀势力、大力对中国进行资本、商品输出
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1年,③
1932年,建立伪满州国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
1937年,全面侵华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
(2)材料二表格中①②③应填写哪些战争或事件?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历史上中日关系有何规律性认识。
2021-12-04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点02日本-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日关系概况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东汉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隋唐互遣使节、仿照唐制
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贸易往来频繁学习建筑
教授儒学
宋元忽必烈大军两次征日失败后,放弃
征服计划,两国终无国家往来
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
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明清明朝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涌现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
清朝前期,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二   近代中日关系概况

清政府统治时期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扶植地方军阀势力、大力对中国进行资本、商品输出、
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建立伪满州国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
1937年,全面侵华

——以上史料摘编自论文《中日两国古代关系的性质与特征》,2011年《史学月刊》

材料三   近年来国内影视界,粗制滥造、情节荒唐、内容离奇的各类“抗日神剧”,让人们对抗战历史认识模糊。令人意外的是拍摄于抗战时期的美国抗日剧《dragon seed》(龙种)一度在网络爆红。该片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对中国军民的抗战进行了大量正面描述。电影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电影制片人伯尔曼将所有抗战场景中使用的军服、帽徽等道具都做了模糊的处理,看不出国共两党任何一方的标志痕迹。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分析出现以上特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历史上中日关系有何规律性认识,并阐述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政府正面宣传中国抗战、伯尔曼在电影中做模糊化处理的原因做简要分析,并概括该电影的历史意义。(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8 . 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

历史的记忆

相关人物记载出处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使粤前夕:“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荀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文忠公传》
1840年“八月后,启明星不……以英类作乱,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祥福阵亡为应脸之证”《英夷入粤纪略》
18408月,林则徐被革职伙差大臣后,“柳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便威不能克,……造地船,则制夷亦……有种国家,虽顶理捐度,不敢自惜”《密陈办理禁烟抗英不能歌手片》
18409月,道元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林则徐赴成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传》
孙中山1900年惠州起叉术成功,孙中山曾回顾说,在广州起义失败时,人们还视其为“乱臣贼子”,而到惠州起义失败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表明“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全集》
义和团民时为怀来知县的吴永说:“庚子之役,于吾国创已巨矣,痛已深矣”“然拳匪虽陋,尚知惯外侮之侵迫,同心以卫国家。.特苦其智不足耳。缕指二十年来之事变,吾未尝不叹此辈之.影响,犹为术可厚非也"《庚于西狞丛谈序》
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所说:“方今天下强部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愤激久矣。每言及中东一役,愚父老莫不怆然泣下,是以拳民倡议,先得人和,争为投钱输粟。倡始山东,盛于直求,现传及各省。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老莫可拴束,妻子不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9-1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状态。……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使得中国棉纺织手工业等失掉了价格主动权。…

——-陈争平《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互耳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热领域一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1931年到1945 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清政府重视近代科技的原因和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

材料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它的结局,给了中国人空前未有的强烈刺激。民族主义的崛起,民主精神的高涨,革命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这些思想上的大变动反过来又对社会的大变动起巨大的推进作用,并且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人,引导人们一步一步地向前攀登。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金冲及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