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候架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二、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战争)历史意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四 18437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中哪一个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有何显著不同。
(2)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2 . 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作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作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作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作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
2019-01-30更新 | 3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3 . 下表是1750年——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上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 )
A.外国列强在此时间段对中国进行了疯狂掠夺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全面的侵略
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D.中国、印度经济仍得到发展
2016-08-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惠安一中等三校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4 . 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表格中所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归类。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2020-08-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请对下列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门户开放”政策促成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标志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诞生。


2019-12-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一1842年英国《南京条约》等
甲午中日战争1894一1895年日本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一1901年德国等8国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2014.12.13)

材料四   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①                。并指出②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7 . 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问题填空
北宋的起止时间是
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是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政府权力设计的原则是
法国确立共和政体的时间是
汉口近代被开埠通商的条约是
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标志是
国民革命的起止时间是

2019-01-0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7-18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
1900~1901年德国等8国《辛丑条约》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试联系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主要理由。

(4)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018-11-12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
1900~1901年德国等8国《辛丑条约》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试联系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主要理由。

(4)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2017-12-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外国语实验学校、通江超前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战争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英国
中国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的侵害;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日本
1900年—1901年德、奥、美、法、英、意、日、俄中国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2)根据表格栏目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

2017-11-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