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三、五四运动.

材料一当时美国公使首席秘书恰好轮到担任东交民巷的警长。他觉得没什么理由阻止学生前进,因为他们没有武装,秩序井然,除了递交信件以外没有其他要求。

——摘自1919年5月10尿字林西报周刊》

材料二大家(学生)决定先找日本帝国主义算账,他们从东交民巷西口进去,首先就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阻拦。

——摘自华岗K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5月5日(应为4日)一群学生在使馆门口内出现,宣称要见我。那天我正好去门头沟寺庙旅行,所以没有见到他们。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旅行示威是创造历史的广泛的学生运动的第一部。

——摘自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回忆录

1.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诱因是什么?简述五四运动的发展阶段。
2.比较材料一、二记述的内容,指出它们观点上的分歧,并说明产生分歧的原因。
3.材料三是否足以消除上述分歧?为什么?
2022-06-26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史料中探寻历史真相

材料一:匡济(即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匡在年少时就练就了一手好内功……),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摔开守卫的警察,将大门打开,群众便蜂拥而入。

——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

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陈尽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三:当时与警察争执之际,竟将电灯打碎,电线走火,遂肇焚如。

——《字林西报》(1919年5月10日)

材料四:群众找不着曹汝霖更加气愤,有人在汽车房里找到一桶汽油,大家高喊“烧掉这个贼窝”。汽油泼在小火炉上,当时火就烧起来了。

——范云《五四那天》(发表于《北京日报》1957年5月4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关于火烧赵家楼,有不同的记载。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不同点。
(2)出现这些不同记载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史料?
2022-06-15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惟行至东交民巷口,公使馆方面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乃举代表数名,赴各使馆接洽,其他众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内,警察等阻拦不住,拥入寻觅曹汝霖,曹已避去。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

——《学生界之大风潮》,《京报》1919 5 5

材料二:是时章氏自公府宴会归,身穿礼服,正在曹宅,不防该生等陡然闯入。章氏急难逃避,遂被群众所殴,受伤甚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分子遂举火焚房。当时火焰冲空,人生鼎沸,曹氏邻舍家家闭门,恐惧不堪。当该生等在中华门齐集时,警察厅仅传知各区巡警注意所往,不料其有此种暴烈之举动也……旋经大总统传紧急命令,提署暨警察厅逮捕肇事首魁。

——《北京学生大骚动》,《顺天时报》(日本汉文报纸),1919 5 5


(1)两则史料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内容有何异同?
(2)你认为导致两则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报道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要全面了解这一事件的真相,还需要补充哪方面的史料?
4 . 建党前夕的上海

下面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关于《建党前夕的上海》一组资料。

材料一:照片《20 世纪 20 年代的上海外滩》

材料二:照片《20 世纪 20 年代报馆书局林立的福州路山东路口》

材料三:照片《20 世纪 20 年代俄国侨民在上海霞飞路上开设的餐厅》

材料四:照片《上海职工自发组织的第一个工会团体——上海药业友谊联合会1920.1.18》

材料五:地图《19 世纪末上海轮船招商局航线图》

材料六:地图《上海租界示意图》

材料七:照片《上海公共租界界石》

材料八:“那里有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 300 多种出版物(报纸、杂志和书籍),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刘江给俄共(布)阿穆尔州委的报告》(1920 年 10 月 5 日)


(1)根据示例一,结合所学,请分别说明展板选取这些材料的理由是什么?(除了示例二之外,还有哪两个材料可以相互佐证成为一组?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选取材料一的理由:20 年代,上海高考墙,处在西风东渐窗口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工商业之都。
示例二:相互佐证:材料六与材料七。理由:材料七是实物史料,可以和地图一起相互印证上海租界发展的历史。
(2)除了上述材料之外,你觉得还可以补充哪一个材料来充实这一主题?请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阐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原因。   
2020-05-14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5月阶段性调研历史试题(等级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末民初廿年

材料一 :1901年——1911年的清王朝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颁布“预约变法”上谕;

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具体负责变法事宜;

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发谕旨,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教育、官制、刑律等各个方面,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1904年起,一些官员纷纷奏请立宪;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后采纳五大臣意见,实行“预备立宪”;

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立宪”;

1907年,各省发起请愿要求缩短“预备立宪”期限,速开国会;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九年后正式召开国会;

1909年,各省先后成立咨议局;

1910年资政院在北京成立;清政府将预备立宪期限从九年改为五年,定于1911年先成立内阁;

1911年5月,“皇族内阁”出笼

材料二   民国初十年的社会与政局

1912年,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稍后,规定新学校男女同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3月,“刺宋案”发生,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

1916年,护国运动;袁世凯死去,军阀割据;

1915年始,新文化运动;

1919年5月,五四运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问题: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特征。
(2)归纳材料二反映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原因与影响的看法。
2020-04-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6 . 历史上国民党

国民党有它光荣的历史……。新环境中,敌人的方针,必然集中于反蒋反共……因此,我们是坚决拥护蒋委员长及其领导下之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并号召全国一致拥护。

——毛泽东《论新阶段》1938.11


问题
(1)从历史看,“国民党的光荣历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新环境中的“敌人”主要是指哪些人?
(3)怎样看待“我们”所做出的“一致拥护”决定?“我们”采取了怎样的具体行动?
2020-02-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知识分子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东方社会普遍存在着合法的统治权力真空。原有的封建统治阶级由于蜕变为西方帝国主义利益的代理人,他们在本国民众中的权威已经大大丧失;农民起义和造反在20世纪也已走过其巅峰期;……资产阶级虽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但因种种原因,无力带领群众完成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中,知识分子便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充当起了领导者的角色。”                      

——《世界文明史》马克垚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当时中国“帝国主义利益的代理人”是谁?
(2)举例说明中国的“资产阶级无力带领群众完成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结合中国重大历史事件说明“知识分子被推上了政治舞台,充当起了领导者角色”的观点。
2019-11-06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8 . 山东问题之大警报

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


问题
(1)报道中“山东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概述报道中“山东问题”变化的缘由。
(3)你如何看待《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
2019-11-0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9 . 历史的细节细节构成历史,解读文献中的细节能让我们更加真切地认识过去。

材料一   当时美国公使首席秘书恰好轮到担任东交民巷的警长。他觉得没什么理由阻止学生前进,因为他们没有武装,秩序井然,除了递交信件以外没有其他要求。

——摘自1919年5月10日《字林西报周刊》

材料二   大家(学生)决定先找日本帝国主义算账,他们从东交民巷西口进去,首先就遭到美帝国主义的阻拦。

——摘自华岗《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5月5日(应为4日)一群学生在使馆门口内出现,宣称要见我。那天我正好去门头沟寺庙旅行,所以没有见到他们。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旅行示威是创造历史的广泛的学生运动的第一部。

——摘自时任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回忆录

(1)材料一所指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是在中国近代哪个条约中规定的?
(2)比较材料一、二记述的内容,指出它们观点上的分歧,并说明原因。
(3)为什么说材料三不足以消除上述分歧?你认为该怎样澄清事实?
10 . 民国八义高以下三则材料都记述了民国八年发生的事件。

材料一   此次北京之事,绝非发始者之本意。政府中人,苟能平心静气以处置之,断不致因一时之激动,而有解散大学以军法处置学生之说。何则事有轻重,法有界限,不能径情而直行也。苟其不然,后祸尚有穷期哉?政府其深思之。

——《申报》时评

材料二   《大阪朝日新闻》报道:

5月6日;“学生团体的成员来到最繁华的街上,强迫商店关门。”

5月7日:用大号字体突出标题“学生义和团”。

5月7日:“特别是像美国人参与经营的中美通讯社发表了国民自决会等排日运动机构的电报和宣言书,借此机会将上海发起的排日运动推广到南方各地。”

材料三   我发现我上次把这里学生们的第七次示威活动比作大学生们的起哄闹事,这是有欠公允的;整个事情看来是计划得很周密的,并且比预计的还要提早结束,…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美国学者杜威写给女儿的信(6月2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民国八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指出判断的依据
(2)概括国内外各方对此事件的不同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各方对此事件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