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变迁

某学习小组同学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中国海关长期为外国所控制,由此激发了他们探索近代中国海关主权的兴趣。他们发现,中国近代海关关税主权的丧失始于鸦片战争后的《江宁条约》

材料一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江宁条约》第十条


(1)《江宁条约》又称为《________》(填空)

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更明确要求“定洋货税则值百征五”,即关税税率为5%。同年签订的中英《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2)至此,英国从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是(________)。(双选)
A.协定关税 B.设厂制造 C.鸦片贸易合法化 D.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清政府又与某国签订的条约中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


(3)上述材料中的“条约”是(________)。(单选)
A.《辛丑条约》 B.《黄埔条约》 C.《望厦条约》 D.《马关条约》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此后,借由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使得上海海关陷入瘫痪的时机,英、美、法等国获得了上海海关的管理权,并把上海海关的制度迅速推行至全国。中国海关从业务管理到行政管理,完全掌握在外籍税务司手中。

材料二 近代中国海关大事记

18611月,总理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海关总税务司。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关税自主的主张。
186311月,总理衙门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1865年,总税务司署自上海迁设北京。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的关税条约。
1919年,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包括关税特权在内的一切特权的要求,遭到列强拒绝。国民政府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最高只能征收30%的附加税,同时,仍旧保留了外籍税务司制度。
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希望再次破灭。194910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成立,彻底收回了海关自主权。

材料三1863年总理衙门撤李泰国另派赫德任总税务司的札文


材料四1898年,赫德曾经这样说过:“我过去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使海关站得住脚,并且不放松任何机会来扩展它的根基,从而保证它的稳定。”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中国海关与英德续借款》

材料五 “1935年英国寄上海总署福贝士封”

如图所示邮件收件人福贝士(外籍)时任缉私科税务司。收件地址是上海赫德路(今常德路)421号海关总税务司署。


材料六1949年腾冲寄上海总署公函封如图公函的收件人是时任美籍总税务司李度,地址是上海常德路421号总署上海办事处。

(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要求总税务司署移驻南京。但英籍总税务司梅乐和借口南京无足够合适住房,将总署各科全部移设上海,称为“总税务司署上海办事处”,经过多次博弈,最终在南京设立海关总税务司署,但在上海开办总税务司署临时办事处)



(4)材料三四、五、六对于印证材料二“近代中国海关大事记”有怎样的史料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变迁的认识。
2022-06-01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线上教学质量评估(三模)历史试题
2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国际法的形成,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材料一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1024日)


(1)该和约签订是为了应对(________)(单选)
A.英法百年战争   B.德意志宗教冲突引发的欧洲混战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
(2)以下对该和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
A.明确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的核心思想   
B.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C.摒弃了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工具的陈规   
D.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材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部分)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3)就研究19世纪的国际关系而言,谈谈《南京条约》的史料价值。
(4)根据提示完善示意图中相应空格处的内容并概括近代以来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2022-06-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时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材料一:


材料二:

   


(1)就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而言,属于原始史料的是,非原始史料的是        (填字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照抄原文),并分析其侵略意图。
(3)从“动机与效果”的辩证视角,谈谈“开埠”条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019-10-1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4 . 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建筑师插画设计家托马斯阿罗姆来华游历,绘成《大清帝国城市印象》画册,于1843年在英国出版,下图是其中的一幅,它可用于哪一方面研究的原始史料?
A.当时国人服饰
B.清朝社会生活
C.近代西学东渐
D.作者的中国观
2019-08-1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年沧桑看上海

【洋务重镇】

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而上海又是洋务运动的重镇。

(1)请你在下列材料中选取符合“上海:洋务运动的重镇”这一主题的史料(填写字母)

[1886年的上海租界见闻】

……租界之内,三国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迄今为止,这种管理方式运转顺利。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在我们自己的城市中,又有多少可以吹嘘做到了这些呢?我想没有

一一材料选自《帝国的回忆一一(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2)上海的租界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请完成下列示意图。(s分)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对上海租界的描述?

2018-04-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卷
6 .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阅读后回答问题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问题:(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
2016-12-07更新 | 3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描述明显有思想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广东”
B.“洋务运动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鸦片战争后出现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危机”
D.“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与洋务运动有关”
2020-03-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据统计,18世纪末英国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茶叶价值白银400万两,而销往中国的主要商品的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中国运出的茶叶总值。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英国
A.开展工业革命,生产优质产品B.深化圈地运动,增加羊毛产量
C.扩大鸦片种植,偷运毒品来华D.加紧对外掠夺,发动鸦片战争
2020-03-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4月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9 . 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中曾说:“乡下人看上海,看到的是繁华。道德家看上海,看到的是罪恶。文化人看上海,却每每看到的是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当南北航线之要点,东西洋贸易之枢纽,新学输入,风气之开,较他处先。是上海者,诚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也。

——《民立报》1911年7月3日。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品岸。”

——摘自《上海档案》


(1)《南京条约》的签订是源于中英的哪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

——19世纪70年代竹枝词


(2)竹枝词所咏的是何事?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四:“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五: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

——《申江百咏》


(3)“火树千株”指的是什么?它的发明源于哪次工业革命?

材料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4)上海人民阅报风气的形成始于哪份中文报刊的创办?其主要价值如何?

材料七:余游上海十余年矣,寓庐属在洋场,耳闻所及见闻逐髁,……此邦自互市以来,繁华景象日盛一日,停车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几眩,骎骎乎驾粤东、汉口诸名镇而上之。来游之人,中朝则十有八省,外洋则二十有四国。”

——葛元熙《沪游杂记》自序


(5)上海近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请概要评述上海的近代化。
2020-02-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914年版某机构的徽章。从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角度看,徽章所反映出的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是这一机构
A.即 “三省六部”中的“工部”B.在中国上海土生土长
C.管理阶层由多国组成D.损害了中国主权完整
2019-11-0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5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