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外不同文献关于三元里民众抗英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英军从城北越秀山一带撤军,三元里等处一百零三乡民众数千人,中途设伏,歼敌百余人名,斩兵目二人,围困英军。”夏變《中西纪亨》(同治初年刊印)
“英军经由三元里往牛栏冈方向抢劫,由于(水勇头目)林福祥事先与各乡约定联防,三元里等八十余乡数万民众将英军包围,歼敌二百余人。”编《三元里人民抗英 斗争史料》修订本
“由于英军的暴行,当地举人何玉成柬传各地,三元里等地九十余乡聚众数万人齐出,围歼英军,斩英军将领伯麦、毕霞。”闻记
“(陆军司令)郭富在城北越秀山四方炮台发现非正规部队在其阵地的山脚下集结列阵,遂率军进攻。由于大雨,英军的燧发枪无法射击,对方与之肉搏。英军5人死亡,23人受伤美国传教士主编《中国丛报》(创刊于1832年)
A.英军在与民众的交战中遭受了损失B.英军率先对民众发动了攻势
C.英军劫掠财物导致当地民众的反抗D.林福祥是民众抗英的领导者
2 .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2019-10-17更新 | 297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用全球9%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及意义。
2022-03-30更新 | 49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重庆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1年12月,当鸦片战争战事正酣,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为了英国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而并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当斯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01-24更新 | 982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之后,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供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 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综合上述史料可以得出
A.近代时期在华外国人不受任何法律约束
B.近代初期的通商口岸社会局面动荡不安
C.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近代部分沿海城市迅速畸形地繁荣起来
6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77次组卷 | 84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
约1815—1835年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5倍
1840年夏为了对付中国中断与英国的贸易,英国封锁了中国的港口
1842—1844年《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1850—1859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860—1861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
19世纪50年代2.5万中国劳工生活和工作于加利福尼亚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了4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2倍;世界贸易额翻了一番
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
1878—1913年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达到2000万平方英里;欧洲帝国的总人口从3亿增加到5.5亿
1894—1895年日本对华战争取得胜利并占领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整理


从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