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     
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
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
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息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三、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圆偿补原价。

——中英《南京条约》(部分)

材料二   夏燮(1803~1875),安徽当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承家学,与兄弟相互砥砺,自相师友。他历任江西永宁、永新等县知县,“公余之暇,手不释卷”。他不惧时忌,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求“治乱之源”为旨趣编辑了《明通鉴》,并反复强调“义取简明。不主褒贬”,“凡有立论,皆有凭据”。他搜集当时的奏语、函札、条约章程等原始资料,整理鸦片战争前后至咸丰末年的中外关系史事,并参考魏源的《海国图志》,反复修订,于1865年完成《中西纪事》。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真实记载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学名著,也是近代第一部当代史和国际关系史专著,为揭露英、美等列强的侵略罪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他还著有《泰西裨闻》等,被后人誉为“一代史家”。

——摘编自高鸿志《夏燮与〈中西圮事〉》等


(1)根据材料一,请你从研究19世纪的国际关系视角分析说明《南京条约》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夏燮对19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学的主要贡献。
2022-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给首相的机密信中提到:“……鄙见以为中国方面这次可耻的挑衅行为,乃是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这是把帝国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这一史料可以印证
A.英国实现了对华的商品倾销B.中英鸦片战争的实质
C.鸦片战争爆发源于禁烟运动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020-10-31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黄岛市黄岛区致远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6至1914年上海租界的发展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材料二


1880至1900年间上海租界内华人的人口发展

——陈万雄«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

材料三


——刘惠吾«上海近代史»


以上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近代上海发展历史时,搜集到的史料。请你帮助他们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0-11-20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表为1849—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这表明,当时中国(     
进口出口
年代货运
船(只)
吨位价值
(美元)
年代货运
船(只)
吨位价值
(美元)
184924982975725918492598771358182
18503715308803818185034144642100506
185154276341216922185153266974615533
185266387602094971185270405927980747
A.仍然处于贸易出超的地位B.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潮流
C.成为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地D.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2019-10-17更新 | 297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6届山东临沂第一中学高三10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观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价值指向和评判是非功过的一把标尺。近年来,除唯物史观外,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以及阶级史观等在历史学习与研讨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但究竟采取何种史观研讨历史,还须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考量。具体来讲,分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中西之间的关系可采用文明史观的视角。

1)……而梳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思想的变迁,运用阶级史观分析则更加贴切。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省略的文字内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10-3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四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8 . 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9 . 据统计,1843—1860年,香港与五个通商口岸共出版西书434种。其中科学和其他书籍105种,占24%以上,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博物学、植物学、医学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西方科技知识开始不断传入中国B.西方科技价值获得中国社会普遍认同
C.中国近代科技诞生具有一定基础D.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被动了解西方科技
2021-04-27更新 | 420次组卷 | 4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押山东卷第06题
10 . 历史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几经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基本情况
第一
阶段
1949-1965建国初期,中学历史课程以老解放区教材为主,世界史则以苏联教材为蓝本;1954--1956年,人教社编写了新中国第一套较好的历史教材并在全国中小学系统使用。此套教材及时地采用了历史科学的新的研究成果,突出表现在对中国近代经济情况的叙述上,增加了经济的篇幅。1963年秋,人教社有编出了新的历史教科书。是在摈弃了1958―1959年史学界“左”的思想影响后编成的。
第二
阶段
1966-1976……
第三
阶段
1977-19861976年底,教育部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委员会,负责各科教材的编辑、出版。从1980年起,人教社对它进行了修订。增写了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活动;重新评价一些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增加了文化史的内容;增加了彩色插页和黑白插图,使教科书显得更加直观和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教科书的美感。
第四
阶段
1987-1999198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1987年,根据这个大纲,人教社对教材作了一次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增加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部分重要史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4章教材;20世纪80年代末,在原国家教委提出的“一纲多本”的原则指导下,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工作开始进行。,高级中学的历史教材改革也在进行。当时高中出现两套教材:一套……另一套根据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定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主要是上海市)学校使用。

(1)阅读材料,以建国后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前三个阶段的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

新编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新编的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目录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3 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6课   全球航线的开辟
第14 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7课 全球联系的基本确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5 课 明直清中叶经济与文化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6 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
第18 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于传播
第19 课 辛亥革命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20 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基于上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上)和高中历史课本《中外历史纲要》(下)”部分单元的学习,设计一组思考题。(要求:设计3~4个思考题;多角度、多层次涵盖该单元的主要内容;能够揭示单元与单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中外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2020-07-08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合理解释类-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高分攻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