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外不同文献关于三元里民众抗英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英军从城北越秀山一带撤军,三元里等处一百零三乡民众数千人,中途设伏,歼敌百余人名,斩兵目二人,围困英军。”夏變《中西纪亨》(同治初年刊印)
“英军经由三元里往牛栏冈方向抢劫,由于(水勇头目)林福祥事先与各乡约定联防,三元里等八十余乡数万民众将英军包围,歼敌二百余人。”编《三元里人民抗英 斗争史料》修订本
“由于英军的暴行,当地举人何玉成柬传各地,三元里等地九十余乡聚众数万人齐出,围歼英军,斩英军将领伯麦、毕霞。”闻记
“(陆军司令)郭富在城北越秀山四方炮台发现非正规部队在其阵地的山脚下集结列阵,遂率军进攻。由于大雨,英军的燧发枪无法射击,对方与之肉搏。英军5人死亡,23人受伤美国传教士主编《中国丛报》(创刊于1832年)
A.英军在与民众的交战中遭受了损失B.英军率先对民众发动了攻势
C.英军劫掠财物导致当地民众的反抗D.林福祥是民众抗英的领导者
2 . 1839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给首相的机密信中提到:“……鄙见以为中国方面这次可耻的挑衅行为,乃是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这是把帝国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这一史料可以印证
A.英国实现了对华的商品倾销B.中英鸦片战争的实质
C.鸦片战争爆发源于禁烟运动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020-10-31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2019-10-17更新 | 296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荀子·王制》中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田野十一,关市几(检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近代中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1871年~1873年,中国进口大米41.6万公担(1公担=100公斤),到1909年~1911年,进口大米猛增至373.2公担。上海开埠后,粮食需求量不断上升,大米进口量由1913年的0.012万公担上升到1922年的98.08万公担。面粉进口则由1864年的0.63万公担增至190016.91万公担。其次,广州开埠后也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口岸,1912年至1918年,广东每年平均进口大米、面粉等各类粮食8亿斤。福州、厦门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外国米源源不断以低价向福建倾销。

——摘自汪德平《近代中国粮食国际贸易研究》

材料三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十三五”期间,中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加大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升至95%,稳稳的做到了“中国粮用中国种”。“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用全球9%的耕地满足了占全球近20%人口的粮食需求。

——摘编自邱海峰《1.3万亿斤以上!“中国饭碗”稳稳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进口大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三五”期间中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措施及意义。
2022-03-30更新 | 49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重庆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中,当地许多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与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地在远处观战。上述材料
A.是研究当时中英外交关系的重要史料
B.反映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C.可以说明中国民众缺乏民族国家意识
D.证明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大众的支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80年,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等

史料二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无法运出。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尽成焦土”。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

—摘编自王询、许晓冬《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关”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十三行的主要职能,并加以简要评价

2018-06-2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下期高一期末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1年12月,当鸦片战争战事正酣,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争执不过为了英国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这只不过是争端中的一个偶然事故,而并不是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这就是西方学界十分流行的“文化价值冲突论”,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中西文化观念不一,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方人难以接受。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当斯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1-01-24更新 | 98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1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之后,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供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的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 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综合上述史料可以得出
A.近代时期在华外国人不受任何法律约束
B.近代初期的通商口岸社会局面动荡不安
C.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近代部分沿海城市迅速畸形地繁荣起来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缴纳。

材料二   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候,日本230玩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中国军人阵亡130万人,物资损失价值500多亿美元。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个条约。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丧失了哪些权力。结合所学分析,从政治文明角度简述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指出材料三所代表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事件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能够影响一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2020-03-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2019-01-30更新 | 1575次组卷 | 84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6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