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隆庆开关”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2021-11-02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中国的海关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关税则原来很轻,平均不过百分之四,清政府并不看重那笔海关收入,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大概连正税要收货价的百分之二十。中国法令规定税则应该公开,事实上,官吏绝守秘密,以便随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烦。

材料二   ……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耆英、黄恩彤诸人,知道战前广东地方官吏的苛捐杂税是引起战争原因之一,现在把关税明文规定,岂不是一个釜底抽薪,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负交涉责任者计算以后海关的收入比以前还要多,所以他们扬扬得意,以为是他们的外交成功。其实他们牺牲了国家的主权,贻害不少。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中国关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国关税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中中国的关税政策。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论述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不列颠和美国向中国输出。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诏书更有力的反抗。

——摘编自《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英国人在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遇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摘编自《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划艇“亚罗号”所借以取得船籍登记证的那个法令,不过是一张废纸。然而即使依照这张不值一文的废纸,“亚罗号”也得不到它的保护,因为这只船已违背它所规定的条件,船的执照已经期满。可见,挑起冲突的法律根据不能成立。

——摘编自《议会关于对华军事行动的辩论》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两次鸦片战争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4-19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4 .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把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98年4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三   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0-09-0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3年前后新旧税率比较


注:

1,实征(税)包括正税及其他附加税;

2,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凡系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新定则例,五口一律纳税,此外各项规费丝毫不能加增。

——摘编自陈争平《不平等条约下近代关税制度的形成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843年前后新旧税率比较”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清政府对《南京条约》及附件各条款的态度

组别条款清政府态度
A组割香港岛给英国琦善:弹丸之地
耆英:荒岛、孤立海中、贫穷
道光:有伤国体,暂行赏借
B组赔款2100万银元琦善:烟土本系违禁之物,断无赔偿之理,必能使贵统帅有以登复贵国王
道光:又合体统,朕心嘉悦之至
C组协议关税
“每种货物应缴纳多少税明白地载于条约,可省除争执”
“新的税则比旧日的自主关税略高……所以洋洋得意,自以为外交成功”
D组领事裁判权“免以小事酿成大案”
“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摘编自2019年12月《历史教学》


(1)从材料中清政府对《南京条约》的态度,你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存在哪些缺陷?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的外交缺陷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对于把16世纪还是19世纪看作是近代中国的开端这个问题上颇有分歧。即使把鸦片战争界定为近代的起点,我们也仍需熟悉中国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形态,因为这些形态制约了中国对19世纪外来挑战所作的反应。西方的入侵可以被视为一种催化剂,促使传统中国转化为近代中国。确实,从历回顾的角度来看,1617世纪欧洲人和俄罗斯人的来临,为19世纪西方的强烈活动铺平了道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对于近代中国的开端,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围绕材料观点提出看法(可赞成、否定或修改),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8 . “冲击——反应”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华文明是……内向型大陆文明。……由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中华文明缺乏内在动力去突破传统框架,它只能在巨大的冲击下,被迫对西方作出反应,这就是费正清著名的“冲击——反应”模式。

材料一   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老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沉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古老的秩序进行挑战,⋯⋯中国历史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

——摘编自费正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是西方规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主题。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思想主题。……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考察》


(1)列举出中国近代一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四例?
(2)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仿效西方的重要史实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冲击——反应”模式?
2020-03-03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嘠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皇王亲王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嘠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钦差大臣夷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能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之计较方能于世有济者。”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交往态度和特点及其在对外关系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候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交往的态度和特点有怎样明显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020-03-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零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