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国内主张放弃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当时,英国生产的工业产品已有足够的竞争力,企业家因此希望消除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他们意识到开放进口,将使外国有财力购买英国产品,进口价格较低的食物和原料也有助于降低工资和生产成本。金融家注意到开放英国市场有利于提升外国人偿付英国债务的能力。……1846年,皮尔内阁宣布废除《谷物法》,成为英国转向贸易自由化的标志性事件。

1860年,英法双方签订条约,承诺取消或大幅削减进口关税,“此时的英国实际上已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19世纪60年代以后,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纷纷缔结降低关税的条约。在此之后英国的国际贸易更是以大约10%的年增长率一路飙升。

——摘编自何平《全球化1.0时期英国的全球治理》

材料二   近代中国长期实行的协定税则是近代条约制度的伴生物,从《南京条约》签订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各类进口商品的关税持续低于5%,而中国茶叶等商品的出口关税则高达200%。这一方面使得近代历届政府不能从持续扩大的对外贸易中获得相应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困难;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不能对不同商品进行针对性的税率调整,失去了对国内经济的保护作用,致使民族工业面临巨大压力。

——摘编自《中国近代关税与经济史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和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关税状况带来的危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之后,海关工作停顿,外商拒绝关税。1854年,上海成立的英法美“关税管理委员会”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税的征收。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1861年4月英国人赫德正式担任总税务司。这样,外籍税务司逐渐成了各地海关的实际管理者,华籍海关监督则完全被外籍税务司架空。辛亥革命前,海关税款的保管和支付,由中国政府委派的海关监督按清廷户部的指示办理。但袁世凯为总理大臣的清政府竟不惜进一步出卖海关权。1912年英国为首的“债权国家银行”决定把海关汇交给汇丰、德华、道胜三家银行。由税务司按期通知拨付有关各国。关税税款的收支保管权的被攫取,标志着中国海关主权的完全丧失。

——摘编自寇钰晶《中国三个时期的关税政策与对外贸易》

材料二   1987年以来在完善国内立法的同时,我国海关还不断出台政策规章,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海关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不断增强。由中国海关提出的“登机桥”“普洱茶”“三氯蔗糖””油压或气压传动阀”“新能源汽车”“微生物油脂””集成电路检测设备”等《协调制度》修订建议被采纳。近年来,我国不仅实现多次降低服装、箱包、鞋靴、特色食品和药品等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还积极推进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制度性合作建设,把签署自贸协定上升为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场贸易协定18个,中国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待遇多及42个国家。

——摘编自蔡岩红《70年从弱到强关税变迁见证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海关主权丧失的过程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7年以来中国海关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93


根据材料,指出1842—1855年间英国输华商品量变化的趋势,并概括两次鸦片战争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   可恨那满洲政府……死死不肯变法,到了戊戌年才有新机,又把新政推翻,把那些维新志士杀的杀,逐的……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的光明,那黑暗倒反加了几倍。

到了今日,中国的病遂成了不治之症。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三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


(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
(2)指出材料中涉及了近代中国的哪些重大事件?
(3)依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指出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
(4)由材料四可以看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外贸

材料一   十八世纪后期,在广州、印度和英国之间存在着一种欣欣向荣的三角贸易。中国出口到英国的最重要的货物是茶叶(占贸易总额的90%到95%)生丝、瓷器、大黄、漆器和肉桂;而中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包括毛纺织品、铅、锡、铁、铜、毛皮、亚麻和各种摆设。

1775-181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数据

年份自华输出货物净利(镑)输(入)华货物净亏(-)(镑)对华贸易投资额(镑)
177517792725188663988361
17901794574914263432182313
181018141045484174393106923

材料二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分析1775-1814年间中英贸易状况。要求:材料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利用表中数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要求:数据使用充分;合理组织调动相关知识,对所得的结论给予论证。
2021-11-0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隆庆开关”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徽——兼谈西欧商人资本》

材料二   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仅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已达3485家,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总值为19087万元,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及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迫使这个长期封闭的东方古国向世界开放,并给它套上沉重的殖民枷锁。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临西潮冲击,很多中国读书人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然而他们寻求经验教训或思想资源的方向不再是回头看,而是眼光向外……这样一种从纵向到横向的眼光转移,是一个至少以千年计的根本性大变……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主动承认西方为文明,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罗志田《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135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被列强打开的第一批“中国门户”,简要概括“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读书人”从“夷务”到“洋务”这一认知转变的史实,并用一句话概括中国人探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核心内容。
2021-10-1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14


材料二   1840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过堂吉诃德化了。”


(1)结合材料一中的五幅历史图片和相关知识,写一篇历史小作文,阐述五幅图片的内在联系,字数在150字以内。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注: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材料二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2021-09-2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7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 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列强通过对华发动的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攫取了大量权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最主要影响?(每图各用一句话概括)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对内和世界意义。
2021-09-12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