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指的是
A.马嘎尔尼访华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新航路开辟
2 . 《南京条约》阴影下的中国

以下为《南京条约》部分条文: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   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问题
(1)《南京条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签订的?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你如何评价《中英南京条约》?
3 . “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又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位君主”。“他”是
A.乾隆皇帝B.道光皇帝C.光绪皇帝D.宣统皇帝
2020-03-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年份
国 家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英 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德 国

2.9

3.5

3.5

4.5

8.5

13.2

美 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 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选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有删节  


(1)根据以上数据按国别说明,1750—1900年间英、德、美、中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国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2020-03-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上海高三历史教材第六课《思想潮流的演进》中有这样一段表述:“20世纪初年,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同情或支持孙中山的人越来越多,一批知识分子迅速觉醒。……尤其是章炳麟(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品,风行一时,广为传诵,对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苏报案”。请你阅读下列有关“苏报案”的四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报案”在晚清史上颇显奇特。这是以一国政府为原告,以本国国民为被告,在租界的中外联合审判机构会审公廨,由上海知县和英国领事一同审理的特殊官司。《苏报》创办于1896年的上海公共租界,原本平淡无奇,1900年该报被落职知县陈范购买,19035月,章士钊被聘为主笔,和主要作者章太炎、邹容等人大力宣扬“排满”、“革命”,乃一变而为晚清史上言论最为激烈的报纸。1903630日苏报案发生,章太炎等五人被捕,71日邹容投案,77日《苏报》馆被查封,清政府要求租界当局“引渡”苏报诸人未果,只得妥协。123日在公审会廨正式开庭审理。129日,参与审讯的中方官员汪瑶庭抢先宣判章、邹两人永远监禁,英国副领事以事先未与其商议且判刑过重为由,提出抗议,不承认中方官员单方面判决的效力。于是双方又求助于外交途径。在清政府与各国公使、领事、工部局交涉过程中,又发生了曾报道《中俄密约》的记者沈荩在刑部被杖毙之事,中外舆论哗然,使交涉急转直下。清政府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草草结案。最后,1904521日会审公廨轻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两年,关押在英国人刚刚建成的提篮桥监狱。

                            ——《文化重审:晚清“苏报案” 种种疑问逐一揭晓》

材料二:被称为晚清第一文字狱的“苏报案”,当年曾在上海租界内会审七次。在清政府设立的最基层的法庭上,一向“文网高悬、草菅人命”的清政府既要当主审,又要当原告,还要看观审的洋人之脸色行事。被告则是手无寸铁却怀抱狂热理想的文弱书生。原、被告双方各请西洋律师,在法庭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与此同时,清政府与租界当局、租界当局与租界舆论之间的较量也在法庭之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租界外的中国知识界,情感更是复杂:既为列强粗暴践踏中国司法主权而愤慨,又为满清政府首次折戟文字狱而欢欣。通过“苏报案”的审理,《苏报》的反清革命思想为众多媒体热议,租界很快成为革命舆论的大本营,习惯于屠杀言者的清政府从此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大施淫威了。                                                            

   ——《苏报案清廷强权颓然碰壁》

材料三:不以言治罪是租界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当时的这次审判《字林西报》做了全程的跟踪报道,保留了完整的庭审实录。章太炎和邹容的辩护律师如此陈述:“我们都有权利,中国对此也不会否认,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思想,每个生活在文明国家的人都享有这个权利。我希望中国也应允许其国民享有这项权利,使自己跻身文明国家的行列。”        

材料四:上海史研究学者,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卢汉超教授指出:“大家都到租界里来,因为租界有自由,而且有法律的保护。但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中国整个民族就是在非常尴尬的情况下挣扎,而且延续了差不多一百年。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是造成了一个比中国其他绝大部分地方都更先进的一个城市。”

——材料三、四均摘自纪录片《外滩》第三集《城市之光》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租界当局当时坚持“苏报案”在租界审理的所谓的“法律依据”。
(2)材料四中的“他们”指的是谁?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具体说明“他们的确是造成了一个比中国其他绝大部分地方都更先进的一个城市”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并结合时代背景,你如何看待“苏报案”?
2020-03-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咸丰同治年间诗作《夷场行》:“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青红黄绿辨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从材料看作者描写的地区是
A.葡踞澳门B.英占香港C.上海租界D.天国南京
2020-03-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

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之争不少学者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理由却不尽相同。

甲观点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外国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起点,以后的中国历史便主要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

乙观点认为:这场战争意味着外国在华活动的加剧,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并在中国开创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

丙观点认为:这场战争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之凶恶的缩影,它把“半封建”的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问题:
(1)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结合史实说说另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2)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理由,学界观点纷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观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 . 中国历史上的一块界碑
这场战争,自1514年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于亚洲,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问题:
(1)“这场战争”具体指什么战争?“1514年西方人到中国”的重大世界背景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
(3)“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是怎样的?请用史实说明这种关系发生了“改变”?
2016-11-18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历史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表格作者把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称为留学的拓荒阶段,试推测他的依据。
(2)根据表格,指出民国初年留学方向有什么新动向?出现这种新的动向的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留学情况。
2016-11-18更新 | 3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嘉定、黄浦区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