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统计出记载道光时期(1821-1850年)两种外交史料中,关于“天朝”与“中国”使用频率的变化:最初十年使用的“天朝”次数达50余次,而“中国”不足10次;1836年4月至1838年5月之间,使用“天朝”次数7次,使用“中国”次数19次。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禁烟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B.长期推行的海禁体制被打破
C.前后记载者思想观念的不同D.中外交往的扩展冲击传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无数的农产品廉价原料与农民血汗一起,从海关毫无阻挡地流向国外,中国农村剩下的只有贫困和愚昧”;新兴的非农经济仅限于条约口岸,对传统农村经济几乎没有外部效应。该学者意在强调(     
A.传统小农经济走向解体B.城市发展与农村完全脱节
C.开埠通商促进近代工业发展D.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3 . 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影响:①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整遭到破坏,____________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②中国被迫卷入到_____________主义世界市场;③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开始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中国进入__________革命时期,是__________史的开端。
●英美法三国获得_________裁判权、片面________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_______权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衰败的__________主义无法抗衡新兴的__________主义。
2022-11-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对外交涉由通商大臣或各口所在地的地方督抚办理,然后由军机处、皇帝批准,外国使节不得进入北京。清政府这一做法(     
A.瓦解了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B.表明其固有体制有所松动
C.说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满足了侵略者的侵略要求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由战前出超转为对外入超。我国的对外贸易,近年衰退的现象,甚为显著,尤以输出贸易为甚,如1923—193310年间,入超额比输出额相差甚远。在1929年以前的中国已经是入超大国,入超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严重问题,但是自从经历了1929—1933 年的大危机,我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现象更加严重。以广东省为例,在国际贸易方面,1931—1933年是入超最严重的三年。1932年入超额甚至占到进口值的70. 55%1933 年也占63. 69%

——摘编自罗红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入超激增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特点的主要原因。
2022-10-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姚莹考察西藏,编撰了《康輶纪行》,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张穆撰写的《蒙古游牧记》研究了蒙古各部的地理位置及前代在这一地区的设施,认为中国北部与沙俄接壤,应该有专门著作加以考究。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增强士人的务实爱国意识B.促使清廷推行洋务新政
C.使忧患意识成为时代潮流D.打破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道光二十六年,英使德庇时请求在西藏定界通商,耆英即以此要求“殊与成约不符”,予以驳斥。德庇时又以前往天津为要挟之计,耆英认为“惟有坚守条约,持以镇静”。道光接报后,也降逾说:“通商一事,更有原立成约,自应永远遵守。”这表明清廷(     
A.深诸近代的国际外交规则B.以条约阻禁列强特权扩大
C.深受近代契约精神的影响D.固守华夷观维护国家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在一份报告中写到:“即使迫使中国同意英国货可以不交纳任何捐税进入各省内地,也不会造成中国人的消费量有所增加的……后果。”这一结论的得出是由于当时中国(     
A.手工生产的质优价廉B.民族工业的有力竞争
C.传统经济的顽强存在D.民众的爱国排外情绪
9 . 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一些知识分子往往把近代中国的“变局”与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的局面相提并论,中国已不再是天下的中心,而是世界上众多国家之一。这体现出,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     
A.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动摇B.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了削弱
C.传统大一统观念遭遇挑战D.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增强
10 . 1830—1856年,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银荒”危机出现,银钱比价在超过1000文/两的基础上持续快速上涨,为此江西巡抚吴文镕上《设法贵钱贱银疏》曰:“用银之款,可代以用钱,财用因以少裕。”这段材料可用来证明(     
A.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西方侵略激化中国银钱矛盾
C.政府试图建立近代货币体系D.重农抑商政策事实上已破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