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和中国同盟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邹容在其论著中说:“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树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该论说
A.鼓舞了民众的革命热情B.直接引发了辛亥革命
C.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D.传播了君主立宪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讨论同盟会的名称时,有人主张称“对满同盟会”孙中山则以“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而反对称对满同盟会”。这表明孙中山
A.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B.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C.将推翻清政府统治作为目标D.对狭隘的反满思想有所警惕
3 . 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系统批判了康有为的保皇立宪派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此人是
A.梁启超B.邹容C.章太炎D.严复
4 . 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说:“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清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这反映出孙中山
A.明确了革命的发展方向B.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C.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D.诠释了三民主义的内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要意在
A.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B.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C.要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2021-02-02更新 | 38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把斗争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该纲领
A.比三民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B.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体现了孙中山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立场D.反映了兴中会的宗旨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8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020-01-17更新 | 71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如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的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
A.小孩未能明辨当时思想主流
B.守旧势力阻碍社会进步潮流
C.政治革命推动思想观念转变
D.自由已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
10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派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立宪派旨在力争改造清王朝,使之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是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种模式,请愿斗争和武装起义两种方式的选择之争。这反映了
A.两派主张分别代表各自阶级的政治要求
B.两派的斗争目标有了同质化的要求
C.清廷向西方学习的紧迫程度进一步深化
D.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缺乏客观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