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39年胡适曾说:“十月十日之于中国人的意义就等同于七月四日之于美国公民的意义。”下列说法和胡适所言“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相符的是
A.“十月十日”指的是民国元年10月10日
B.“十月十日”发生的事件的直接结果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该事件的革命领导是文学社和共进会
D.该事件又称辛亥首义,使用的是五色旗
2019-11-13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唐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料:10月31日,镇江关税务司戴乐尔给安格联写信:城内简直无人居住,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老百姓逃走了,只有几家小食品店还开张营业。道台衙门里除了道台和大约四个职员外,再没有别人,所有书办和文案几乎都跑光了。该史料最可能出自于
A.《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B.《甲午战争:一个意大利人的记述》
C.《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D.《百年五四:共同的文化精神家园》
3 . 下面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
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
13人5人3人3人1人1人1人

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只是偶然的事件
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清廷的统治根基已经松散
D.清廷仍有稳固的政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损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
A.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
C.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
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晚清时期全国地方督抚旗汉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
时间汉人(%)旗人(%)
1860—1900年79.120.9
武昌起义时70.829.2
武昌起义后89.510.5

A.汉人社会地位普遍高于旗人
B.政治形势影响清廷用人政策
C.清廷改革派力量逐渐占上风
D.满汉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2019-06-09更新 | 6776次组卷 | 80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1年11月3日,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并各省行政长官。清政府此举意在
A.获得西方列强支持
B.维护专制统治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瓦解革命阵营
2019-05-23更新 | 33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课时练13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
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2019-04-23更新 | 607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行知宏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11年10月31日,日本《东京朝日新闻》刊登了题为《满人留学生的愤慨》的报道,称“革命捷报频传,东京50余名满族留学生与汉族学生陷入敌对状态”。这里的“革命”指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019-04-15更新 | 487次组卷 | 1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故事片段如下:

白鹿原上,世代居住着白、鹿两姓子孙。时代变迁,清朝覆灭,民国建立。现任族长白嘉轩之子白孝文、乡约鹿子霖之子鹿兆鹏与白家长工鹿三之子黑娃情同手足,成年后各赴前程。

加入共产党的鹿兆鹏从城里带回革命火种,黑娃成为中坚力量,国裂后兄弟俩被迫逃亡。鹿子霖设计陷害下任族长白孝文,引发族内轩然大波……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片段中提取一个情节,并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再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