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某次读会中,参议院以20:8的票数通过了定都北京的决议。然次日选举临时大总统“投票事竣随将投票柜封就”,后才由议长宣布复议临时政府地点,经过激烈争论,最终改为定都南京之后才开箱验票,满场一致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该过程体现了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B.决策程序遭到破坏
C.近代民主的发展D.近代法制化进程
2021-04-12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人教版】-解密10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分层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中国近代学制中.1904-1922年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这种变化
癸卯学制(1904年)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22年)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A.体现了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B.印证了民国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C.说明新文化运动加速了思想解放D.反映出平民人格与精神塑造被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直接催化了中国近代国家形态与多元一体民族的形成,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的成功转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B.促进了广大民众思想解放
C.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
4 .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2021-03-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近代史判断题专项训练(236道)
5 .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2021-03-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近代史判断题专项训练(236道)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初,清帝退位,民国诞生,“共和”终于降临这片深受专制毒害数千年之久的苦难土地。“共和”是怎么来的?有说是“革命”革出来的;也有说是“妥协”谈出来的;还有人说,革命以“共和”为理想,而“妥协”恰恰体现着“共和”的真精神。

——摘编自《1912:辛亥革命是一场极好的革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国家政治中的抗争与妥协”,自拟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这说明当时
A.革命已经取得胜利B.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强大
C.孙中山偏理想主义D.革命获得了国内外支持
2021-02-03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辛亥革命》写道“民国元年,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光明的一年,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垦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民主气氛浓郁,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议员选举,城乡轰动。”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A.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C.实现了人民民主的愿望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近代女权意识逐渐增强
C.社会生活日趋现代时尚D.封建正统思想已经瓦解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