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凡钱根、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元史・百官志》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爆发,中断了清季外官改制进程,各省及其行政长官身份问题遗留下来,同时光复各省迫于内外压力,采联邦制自下而上组建南京临时政府。各省在用人、行政、理财等方面具有较大独立性,各省军政财等大权都掌握在都督手中。各省不仅直接办理外交和对外借债,对于临时政府要求的财政帮助亦不予支持。另外,北京公使团则明确表示,只有临时政府“有统一军队及财政能力,则可公认为政府”云云。

南北和平实现统一后,南京临时政府虽迫于形势以及自身实力不及袁世凯,将统一政府的组织权交由袁世凯,但对袁世凯是否忠于共和仍存怀疑,为此处处防范其形成专制。包括省制在内的政制设计与巩固共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民国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经过了长时间的争论。讨论已经脱离了改良地方行政的初衷,而是各方政治势力政治斗争的工具之一。

——《民国初年的省制改革》(华东师大学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确立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关于省制改革长期争论不休的原因并分析这一争论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并由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的现代民族。中华帝国体系的基础是以皇权和官僚统治为主体的中央专制集权、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农业经济、是以家族单位为主体的宗法社会、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这套帝国体系保持着以汉文化为核心、聚合多元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格局,但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付春《从帝国体系到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辛亥革命目标是推翻专制政权,建立共和政体。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变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筑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辛亥革命通过制度及法律的变革,建构了新的近代国家与民族的构架,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为党的事业胜利的基本保障,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

——材料二、材料三均摘编自李禹阶《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帝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构建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特征,并简述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上更加成熟”的积极作用。
2019-12-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咸林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不同时期的外交有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从朝贡外交向现代外交转轨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11年12月南方各省代表集于上海开会,研究筹组新政府,谈论国旗问题。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的将领旗,参会代表认为其符合中国文化五行之习惯、以五色代表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旧制度之阴霾等诸多原因,最终确定以五色旗为临时国旗。一面旧旗被赋予了新含义。

材料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让西方对中国充满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想象陡然从田园牧歌变成了“一部恐怖小说”。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形象”在西方剧烈摇摆>》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促进中国的外交近代化所起的建设性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旧旗新含义”,并写出五色旗曾作为哪些政权统治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
(3)联系材料三和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五六十年代,西方对中国不同态度的原因。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首次提出的外交原则及其意义。
2019-02-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秦皇岛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二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火车道?你对此如何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意向指的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2019-01-24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金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图1至图3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架构示意图,图4为民国初年中国政体架构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所示中央官制是什么?指出其中丞相的地位及职责。
(2)概括图2与图3所示中央官制对相权进行调整的相同目的,并指出其做法的不同。
(3)与图1、2、3相比,图4反映出中国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其结果怎样?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019-01-1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潍坊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史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二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的进步意义。
(2)材料二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8 . 近代中国多苦多难,无数仁人志士、阶级、政党为国家的富强和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

——摘编自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民主政治实验需实力支撑》

材料二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四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西式民主实验”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9-01-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汝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在就职前应作如下宣誓或郑重声明:“我谨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按照传统,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当选总统需手按《圣经》宣读誓言。此外,第6条规定: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郑重声明拥护本宪法。

——摘编自邓静秋《各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1894年兴中会成立会上,孙中山带头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拟定盟书后带领大家举右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原两江总督衙门就任临时大总统,便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宪法宣誓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宣誓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探讨就职宣誓制度的价值。
2018-09-07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10 . 不同时期的外交有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从朝贡外交向现代外交转轨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11年12月南方各省代表集于上海开会,研究筹组新政府,谈论国旗问题。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的将领旗,参会代表认为其符合中国文化五行之习惯、以五色代表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旧制度之阴霾等诸多原因,最终确定以五色旗为临时国旗。一面旧旗被赋予了新含义。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促进中国的外交近代化所起的建设性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旧旗新含义”。
2018-12-0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