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提出有条件辞职,3月10日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据此推知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C.革命党人竭力维护革命果实D.袁世凯掌握政权试图复辟帝制
2 . 如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C.废除了封建制度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3 .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出于遏制最高政治权力掌握者滥用权力和确保政治弹性、清弭党争,使其和政体内变更领导者的行动不致"摇动国本"的目的,他们的选择是
A.提出了民权主义B.发动了武昌起义
C.实行责任内阁制D.成立了中华民国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上述条文
A.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B.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
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D.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
2021-12-10更新 | 518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华民国建立后,最初实行总统制,后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一变化
A.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
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体现“因人设法”,违背法治精神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6 .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异常活跃,有激进和保守二派之分。各种政党分化组合,党派林立,国民党力量强大,曾一度在国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受执政者打压,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由此可知
A.共和制度丧失生命力B.民主政治不合时宜
C.专制政体扩大影响力D.政治革新道路曲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1875年宪法充分地反映了共和派和保皇派的相互斗争、相互妥协而达到的力量平衡。法国各政治派别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令它随着各种政治势力的变化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18763月,在新的众议院中共和派占多数,但参议院还掌握在保皇派手中。18781月,共和派趁参议院三分之一议员改选之机,赢得了参议院的多数。后来,共和派格列维当选为总统。至此,参众两院、内阁、总统职位已尽数被共和派掌握,共和派全面胜利的格局已然形成。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  关于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即改美国式的总统制为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孙中山本来是坚决主张总统制而反对内阁制的,他之所以赞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显然有限制袁世凯专权以保障民主共和而维护民国的目的。在北洋政府的整个统治时期,除了短暂的两次流产的帝制外,名义上一直挂着民主共和的招牌,而实际上这个政权是官僚军阀的独裁政权。

——摘编自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共和派全面胜利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形式的变化。
9 . 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国家政权体制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调整,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在权力关系处理上,扩大参议院的权力,规定参议院除拥有立法权外,还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和对总统、副总统的弹劾权。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做出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满清政府的阻挠B.革命党人政权建设经验不足
C.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D.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10 . 民国初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也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这说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成熟B.人民群众的共和观念较为薄弱
C.政党之间的党争多于联合D.缺乏开展政党政治的阶级基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