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1 . 有识之士通过运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民基本的权利,采用了合法的方式来参政议政,例如通过建立党派和创立报纸期刊,使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和文化进入国内。材料体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A.强化了民众的民族意识B.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C.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加快了民主体制的变革
2 . 1912年4月8日,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第一届两院制(参议院与众议院)国会在北京成立,国会开始行使立法权与行政监督权。这表明(     
A.民主政治建设进入训政时期B.各派政治力量实现了重组
C.辛亥革命果实得以保全D.民主共和理念得到初步实践
3 . 下图为1912年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之际《真相画报》发表的马星驰的系列漫画《一年来之回顾》。作者创作该漫画意在(     
A.展现清末的复杂政治形势B.表明民主法治成为社会共识
C.讽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D.表达对民主宪政前途的忧虑
4 .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以上法律条文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B.明确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D.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5 . 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实质意义(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实现自由民主法治
C.否定封建君主专制D.推翻满清王朝
6 .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在北京新落成的众议院议场举行。下图为1913年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构成基本情况图。据此可知当时(     
A.民主宪政群众基础广泛B.分权制衡得到充分体现
C.政治运作具有新旧调和色彩D.自由进步力量主导政治局面
2022-12-04更新 | 115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咨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
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
清朝咨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元中学毕业25岁

A.政府积极践行民主政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法制建设逐渐走向完善D.选民素质整体水平下降
8 . 在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由于政治主张的不同而尖锐对立,革命派排皇,立宪派保皇,双方势同水火。立宪派依附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与革命派对抗,革命派内部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发生分化。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A.实行政党政治的政治基础薄弱B.革命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迅速D.政党之间的党争多于联合
9 . 宋教仁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称:“美利坚合众国之制度,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1912年3月,有同盟会成员指出:“政党内阁其主义在取强有力之政府,吾国采法国制,则总统立于内阁之外,不与内阁同肩其责。”这一说法得到革命派的广泛赞同。对材料解释合理的是(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引发民众不满B.列强竭力干涉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C.革命党人意图调整政体维护共和制D.欧美宪政经验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宣布成立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对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进行了规定,勾勒出议会民主制的雏型,从制度上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南方独立各省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是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其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参议院议员及大总统选举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省议会议员选举制度及大总统选举制度在内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民国初年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省议会议员选举及大总统选举。在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又相继制定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负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大总统选举法》,这些法律的形成确立了民国初年的选举制度。

——摘编自唐可迈《民国初期选举制度评价》

材料二   1937年、1941年、1945年大部分抗日根据地所辖的乡、县、边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举,选举产生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原则,规定“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是真正具有“普遍而平等精神”的选举。当时边区90%以上的群众是文盲,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晋察冀、晋绥、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均从实际出发,创造了投豆、票选、画圈、画杠等多种投票方法。此外,还表演选举话剧、出版选举报刊等,共产党员和干部则挨家挨户宣传选举的重要性,有的为了方便选民投票还背着投票箱上门。到1941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约有91%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摘编自王冬梅《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性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