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走向工厂、矿山,开始接触工人并开展工人运动。这说明
A.五四运动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C.建立新型政党的条件逐渐成熟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2021-05-23更新 | 47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2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与民族崛起【过关测试】
2 . 针对近代史上的某一标志性事件,陈独秀曾撰文指出“国民发挥爱国心做政府的后援,这是国家的最大幸事。”李大钊则进一步指出,该事件“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他们评论的事件为
A.武昌起义B.国民大革命C.五四运动D.全民族抗战
2021-05-21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1927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2021-05-17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某次纪念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一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据此判断,“这一运动”是
A.辛亥革命B.护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21-05-03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5 . 1919年邓春兰致函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在北大添设女生班,并寄信新闻界要求解除女禁。这一呼吁被京沪各报登载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誉为“女子要求入大学的第一声”。1920年2月北大终于开放女禁,招收了9名女学生入学,邓春兰成为我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之一。这表明当时
A.妇女积极参与政治活动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纲常伦理观念受到冲击D.女性努力争取平等权利
2021-04-15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19妇女解放和女权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毛泽东曾经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关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C.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条件
D.为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021-04-11更新 | 263次组卷 | 6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7 . 对屈原的阐释起于西汉,逐渐塑造起忠君的形象。1920年郭沫若在新诗《湘累》中将屈原刻画为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人”的形象;1941年,他称屈原为“伟大的民族诗人”,以崇高的殉国精神从容就义。影响郭沫若对屈原形象刻画的因素有
①传统价值观念       ②思想解放潮流       ③纲常礼教思想       ④民族精神觉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4-07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考点0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华,他感叹到:“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这样,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对杜威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青年学生成为救国主要力量B.民族矛盾激化引发民族觉醒
C.先进分子迫切寻找救国道路D.民众思想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1-04-01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核心素养04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强调新旧、中西文化水火不相容。五四运动后国人的心理紧张和焦虑明显舒缓,不再有人重提“文化危机导致亡国灭种”类似的“危言”。国人文化自信力提升主要得益于
A.民主与科学的洗礼B.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族主义运动高涨D.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2021-03-27更新 | 884次组卷 | 17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版)-专题02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9年3月,北京大学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成立之初,讲演团的演讲话题以生活常识和启蒙性的教育居多。两个月后,其讲演的报告涉及到“国民”“国家”“青岛”“爱国”“强权”等话题显著增加。这说明(  )
A.民众民主意识显著增强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C.民族危机影响时代主题D.马克思主义已传入中国
2021-03-19更新 | 431次组卷 | 21卷引用: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纠错笔记-专题08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