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甲午战后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痛陈利害;五四运动期间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也有广大工人;抗战时期,全民抗战同仇敌忾。这种变化体现出近代中国(     
A.资本主义曲折发展B.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D.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022-08-29更新 | 619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阳光指标调研)(延期)历史试题
2 .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根据这一指示,中国共产党(     
A.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B.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D.全力参与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
2022-08-28更新 | 426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漫画家张乐平在抗战期间的画作。左图中被杀公鸡的尾巴上写有“上海日军”字样;右图中扎在日本武士肚子上的刀上写有“全面抗战”字样。这两幅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激发国人抗战斗志B.庆祝抗战胜利C.宣扬抗战速胜理论D.争取国际援助
2022-08-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40年代前期,一首《拥军花鼓》在抗日根据地广为流传,其部分歌词为:“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发动了生产大呀运动。八路弟兄是个个能,保卫咱边区陕呀甘宁。帮咱们种来又帮咱们割。哪一家百姓不呀领情。”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根据地土地革命成效显著B.边区建设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D.全社会形成拥军爱民的风尚
5 . 传统社会中,民众等同于牛马的身份认知以及“穷是命里注定”“劳动下贱”的宿命论根深蒂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涌现出不少劳动积极分子。于是,边区政府着手评选先进典型,“拿锄头的、拿斧头的、拿鞭子的、拿剪刀的”劳动者由此被看作是英雄,是新社会的“状元”。边区政府此举(     
A.旨提高劳动者素质B.引发了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C.有利于劳动新风尚的形成D.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54日,两支部队会师的大会召开。陈毅首先讲话,他说:“今天是‘五四'纪念日,我们就在今天来开大会庆祝两个部队的胜利会师,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并宣布两军会合后,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在会上说:“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两支红军主力约五千人以上还有八千多农军,共一万多人,参加大会的群众也逾万人,两万多人在会场上高呼口号大唱战歌。

——摘编自付尚文《伟大的井冈山会师一纪念毛主席和朱德同志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

材料二 (1937年)8月上旬,应国民党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由于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也相继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战以合作抗日的协议。9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年中共军队改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共军队改编的原因,并分析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当中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论证。
2022-08-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40年,蒋介石下令:“各省县党政机关从速调制在抗战期内死难军民姓名,尤其对于被敌残酷杀害之忠烈事迹更应注重记叙并筹备建坊立祠,使地方官岁祠之。”随后全国各省市县普遍建立起忠烈祠。这一行为旨在(     
A.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B.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
C.同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D.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4-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演变简表

192919351929年,共产国际指责中共所实行的路线,被机会主义的“联合富农"的路线所代替,中共接受了批评。19302月以后,中央苏区普遍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二七”会议更提出了没收自耕农土地的政策。
19351949193512月,毛泽东签发的《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1939年,毛泽东指出“不应把富农看成和地主无分别的阶级,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1948年,毛泽东提出要区分新富农和旧富农,强调对待地主和富农应依照土地法大纲加以区别。

——摘编自秦宏毅《四个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


根据材料,围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2022-07-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下述研究成果旨在(     
时间史学家史学著作
1938年陈之安《南明诸王的复国运动》
1939年吴重翰《明代倭寇犯华史略》
1940年孟繁华《明代两浙倭寇》
1941年周远君《徽钦北徙录》
1941年萧明扬《明太祖平胡录》

A.反对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B.传承中国传统的史学方法
C.彰扬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D.宣扬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