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2017-08-04更新 | 3063次组卷 | 5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2019-08-15更新 | 1616次组卷 | 14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六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2019-01-30更新 | 1692次组卷 | 39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2018-04-23更新 | 1514次组卷 | 2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六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七七事变后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国民党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始终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B.始终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
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D.奠定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7年7月至1938年3月,日本政府追加的临时军费相当于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规定“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大占领区”。这反映出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蓄谋已久B.日本侵华遭到中国军民顽强抵抗
C.中国抗战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7 .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当时中国共产党采用这一政策旨在(     
A.打倒地主阶级取得革命胜利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巩固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基础D.建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回到南京,发表通电说“自经此次事变(西安事变),我全国同胞一致爱护国家之热诚已显示伟大无比之力量。”这表明西安事变
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彻底解决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
C.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出现D.激发了国人抗日救亡的家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5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苏维埃政府并应保障富农扩大生产(如租佃土地,开辟荒地,雇用工人等)与发展工商业的自由。如某一乡村大多数农民要求平分一切土地时,富农应照普通农民一样,平均分得土地。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8年5月,豫皖苏边广大地区沧陷。中国共产党驻武汉代表团负责人指示河南省委“应将领导重心移向豫东(敌后)”。毛泽东也致电;要“尽快组织部队,先行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中共此举的背景是
A.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B.人民抗战热情的高涨
C.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D.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