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7-1946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废除了地租中超经济剥削以及消除了高利贷剥削的成分(如预租和押租),同时规定最高地租额不得超过土地正产物的37.5%,并提出“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原则。这些措施的主要作用在于
A.奠定了抗日胜利的物质基础B.调动全民抗战的热情
C.宣传了中共的社会经济政策D.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
C.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
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2017-04-17更新 | 272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临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2017-03-01更新 | 479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2016-11-22更新 | 290次组卷 | 4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2019届高三冲刺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国民政府组织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反映了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的认可B.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C.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D.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
7 . “没有神一样的对手,只有猪一样的队友”。 这适合于评价(     
A.九·一八事变B.皖南事变
C.西安事变D.二·二八起义
2015-07-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西上饶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8 . 国民党将领薛岳被誉为“百战名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大规模歼敌的战绩大部分是由他获得的。可在后来的国共战争中,他却被解放军一败再败。这说明了
A.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
B.民心所背的战争没有出路
C.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
D.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
2015-05-11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江西赣州高三3月摸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