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刘明《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材料二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94984日)》汇报材料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

——赵笺《解放南京——军史美术创作的一个条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请各举一个战役说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积极探索复兴道路的主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二战留给人们的惨痛的记忆组图:


尸骨如山的德军集中营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活埋中国军民



                          美国投下的原子弹爆炸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演讲中讲到: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最终结果怎样?
(3)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牢记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战争悲剧重演。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4)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之际,有人建议我国政府设“国耻日”。你认为“国耻日”应定在哪一天?说明你的理由。
2020-07-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摘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躁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材料四 日本在7月初正式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安倍又开始了另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展开争取让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动。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日本将与有着相同目标的印度、巴西、德国加强合作。安倍将于近日访问巴西,他准备在与罗塞夫总统会谈中确认“希望一起实现入常,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安倍还将在9月1日举行的日印首脑会谈上展示团结一致,为获得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而倾注全力。

——摘选自高望《日本“入常”搞错了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出日本侵华罪行两例。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和深远意义分别是什么?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争取“入常”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对当前我国开展外交活动有何启示?
2020-07-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铁路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学考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去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胡锦涛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2)依据材料二,谈谈对胡锦涛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的理解。
(3)结合材料二,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020-06-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历史试题
6 . 历经苦难的民族更加珍爱和平。近代史上,中国曾两次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不仅血洗了民族耻辱,也维护了世界和平,守卫了人类正义。高二同学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论坛,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1)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处应填写        ,B处应填写        ,C处应填写        
【史料印证,论从史出】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


(2)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举一例印证这一说法。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外链接,知史通今】

材料三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百年屈辱的悲愤情绪获得释放时的欢乐心情。请你指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为什么能使民众如此狂欢?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的报道节选

12月18日12月17日,日军举行南京入城仪式。《东京日日新闻》稿件的标题是《烛照青史,南京入城仪式》《战绩显赫的各部队,肃然整列,松井大将威风堂堂阅兵》《气贯长虹的巨幅画卷》等。这些都刊登在12月18日的晚报上。其报道中写道:
是《君之代》,是国歌《君之代》,是在敌人首都回响的《君之代》。在《君之代》的演奏中冉冉上升的日本国旗,熠熠生辉的日本国旗,日本国旗升起仪式开始了。有哪儿的太阳旗能比这一天这一刻的太阳旗更有意义呢?
12月19日《敌人的遗弃尸体八九万(南京攻城的战果)》报道说:“上海军队发布消息:一、在南京攻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

——据【日】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整理

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军士兵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的战地日记节选

目黑福治日军第十三师团山炮兵第十九联队第三大队的士兵12月17日晴南京城外上午9时从宿营地出发,参加具有历史意义的盛大的司令官南京入城仪式。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
12月18日晴听说聚集在南京城外的部队约有十个师团。休整。下午5时,枪杀了约一万三千名俘虏。
远藤高明日军第十三师团第六十五联队第八中队少尉军官12月17日晴早上7时,派出九名士兵去幕府山顶担任警戒。为了参加南京入城仪式,我联队派部队代表第十三师团参加。上午8时我和小队的十名士兵一起出发,由和平门进城。……晚上,为了处决剩下的一万多名俘虏,派出了五名士兵。
12月18日凌晨1时,由于对俘虏的处决不彻底,仍有活着的人,上级命令我们出动,参与清理。……从下午2时到晚上7时30分,为了清理一万多具尸体,小队出动了25名士兵。

——据【日】小野贤二、藤原章、本多胜一《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皇军士兵们》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日军士兵战地日记和《东京日日新闻》对中国军队伤亡的记述有何差异?你认为哪一记述更接近于历史事实?说明理由。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摘自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一1937年南京浩劫》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又同时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侵华日军的其他罪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腐败、国力衰弱,中华民族陷入深重苦难。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那时的中国历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悲痛。

——引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这一方案的根本点在哪里?并简述其基本内容。这一方案对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有何意义?
2020-01-09更新 | 3231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10 . 2015年9月19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被指为“战争法案”的系列安保法案。这严重违背日本和平宪法精神,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20世纪以来的中日关系,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49年苏联在审判日本战俘时,据川岛清少将供认:从1941年起七三一部队每年用于实验的人数是400到600人。据此推算大约有3000人死于七三一部队的活体实验。

——于小军《日本侵华罪行若干史料摘编》

材料三   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但由于日中关系正常化的结果,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这是日本政府的见解。”大平正芳的谈话使在日的台方人员目瞪口呆,有些人竟大声谴责日本政府。当日午后,台湾“外交部”发出对日断交声明。

——《台日“断交”30年—东京最长的一日》

材料四   根据日本观光厅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1至10月,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428.3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大约一倍,成为日本最大旅游客源。2015年7月至9月,人均旅游支出为28万日元(约合14870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19%……而自1979年开始中日经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04年中日贸易额首次超过美日贸易,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陈景彦《喜忧并存——中日建交以来的历史回眸》

材料五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发布的消息,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经过4日至6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评审后,决定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47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日本文部省科学副大臣义家弘介19日表示对此事不满。中方则表示,这是作为历史而决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汇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举例论证。
(2)据材料二,分析日军侵华战争犯下的罪行。结合所学知识,除此之外,日军还有哪些罪行。
(3)据材料三,指出“台方人员目瞪口呆”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近代台湾两次与大陆分离的原因。
(4)据材料四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影响。
(5)据材料五,指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的重要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你对20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
2019-12-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必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