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下图所示反映了
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C.南京大屠杀D.八一三事变
2 . 1933年12月,关东军满铁经济调查会完成《设立对华经济调查机关计划案》,计划在天津、青岛和上海设立分会,在华北、华中、华南设立若干办事处。这表明日本意图
A.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扶植更多的傀儡统治政权
C.扰乱中国社会经济秩序
D.实行“以战养战”的侵华政策
3 .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体现。不少对联以历史时间和人物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下列对联出现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古城遇劫,民族受辱,卅万同胞饮恨去;妇女遭淫,房屋被毁,不尽江水挟泪来。②太平世界男女同权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③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②①③
2018-10-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依稀“读到”的历史有(  )
① 鸦片战争的硝烟   ② 太平天国的余晖 ③日本侵略者的暴虐  ④ 抗战时期的抵抗中枢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18-10-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法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
A.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
B.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C.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
6 . 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
A.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B.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
C.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
D.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
7 . 货币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的演变。下列货币钞券在中国开始流通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④①③
8 . 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A.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9 . 在吉林省档案馆收藏了一份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
①美化侵略行为
②颠倒战争是非
③否认屠杀暴行
④助长侵略气焰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8-06-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图所涉及到的事件是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的。这一事件
A.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B.使得中国东三省逐渐沦陷
C.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促使国共两党停止了内战
2018-06-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