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忘记历史,铸剑为犁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D.记住历史,铭记仇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刘明《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材料二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三   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194984日)》汇报材料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

——赵笺《解放南京——军史美术创作的一个条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请各举一个战役说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积极探索复兴道路的主题。
4 . 近代南京见证了太平天国定都、中华民国成立、侵华日军大屠杀和抗日战争胜利等历史风云变幻。(     
2021-03-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定为“国家公祭日”,以纪念哪一事件的受难同胞?
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 “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材料二 1931年9月 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1932年1月,日本制造事端,进犯上海。日军与奋起抵抗的驻上海十九路军激战33天,中国军民死伤达1.6万余人,财产损失达20亿元。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材料三 吉林省档案馆于2014年4月25日公布了从馆藏档案中整理出的89件档案,涉及日军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于占领区建立的“慰安所”,被“特别移送”到731细菌部队作为人体实验对象的“苏联问谋”,南京大屠杀发生时和日军占领后的南京的实况,在沈阳关押的英美盟军战俘,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和强征的劳工,以及抗日联军等方面的内容,直观、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种种罪行。


(1)据材料一 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战略意图。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抵抗日本侵华的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吉林档案馆公布的89件档案所折射出的日军侵华罪行。
2020-11-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据学者统计,日军曾在中国的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毒气2091次之多,造成数万人伤亡。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日本的侵华行径惨绝人寰B.日本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
C.日本军队战争中损失较小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8 . 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大肆掠夺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资本积累B.经济提携C.转嫁危机D.以战养战
2020-09-14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1130日至1211日,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第9联队第3大队野田毅、向井敏明两个少尉军官,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比赛。当时《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的《每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等4人分别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了向井、野田两人在无锡横林镇,常州车站,丹阳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句容县城,南京紫金山等地刀劈百人的经过。这些报道不仅时间、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其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图片。


材料二……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民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4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报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7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

材料四(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兵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保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同一时期,101师团检查反攻我军阵地而战死的敌军官兵遗体,发现死者父母的来信中,也都是鼓励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奋勇献身的言辞。

——冈村宁次日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日军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主要罪行?
(2)材料二、材料三这两段材料的相同主张是什么?
(3)材料四能说明什么?
2020-08-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某校学生进行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日军暴行的研究性学习,在众多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战争亲历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