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A.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2022-07-04更新 | 892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10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根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541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德】拉贝《拉贝日记》(19371214日)

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送选录》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全面侵华犯下的暴行。

材料二   “敌机的轰炸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也未尝不是可喜的。轰炸使得每一个中国人,凭他在那个角落儿里,都认识了咱们的敌人;这是第一回,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自己有了一个民族,有了一个国家。”

——1942年朱自清在《论轰炸》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1-06-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窑堡会议决议之所以能够提出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基本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乡村中一部分富农和小地主、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领也要求抗日。1932年9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就指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随后又注意到法西斯势力在某些国家兴起,并逐步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摘编自张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广大民众抗日呼声的推动下,由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国民党最终顺应,从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相对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两点:一、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统战范围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超越中国一国,具有更大的广泛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含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以中国青年党为代表的其他中间派别。由于历史原因,各党派各阶级政治力量不平衡,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表现出这种不平衡;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共两党之间的性质是根本相悖的,这使得统一战线内部的分散性在国共两党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民党内部的部分反动分子还是一味地否认统一战线,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策略后,国民党的政策明显发生改变。国民党的方针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摇了国共合作。

——摘编自谷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1-04-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据此可知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保障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苏、美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核心力量
D.中国抗战直接导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6 . 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2021-01-23更新 | 791次组卷 | 3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考)
7 .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验)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
A.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上升B.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C.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上升D.中国战场对二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8 . 按照教育部规定,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原因在于“十四年抗战”更加强调
A.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B.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C.中共抗战的艰巨性D.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
9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B.国民革命的兴起
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
2020-04-03更新 | 198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长白山一中高一上期12月考历史试卷
10 . 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也反推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材料一: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 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 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二:在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 下,国共两党化敌为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说:“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军队与老百姓,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互配合;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渙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使日军陷入困境,走上覆亡之途。

--刘亚洲《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谈谈抗战的意义。
(3)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