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这就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民党掌握了政府,它有几百万军队,可以调动全国资源和人力。正面抵抗日军的进攻,当然非它莫属。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竞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因此,对正面战场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抗战坚持到胜利的把握也是不大的。
——摘编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二:抗战初期,作为国家主力部队的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但难以抵御日军凶猛的进攻势头,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挥师挺进敌军后方,使日军的“后方”变成了令其寝食不安的“前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日军及几乎全部的伪军被牵制于后方进行针对敌后抗日武装的所谓的‘治安战”。
——摘编自王终建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缺一不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珊识,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个战场的不同。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
2016-10-12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七月第三周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纪念邮票对比
时间
主题
枚数
图案
1952年7.7
抗日战争15周年纪念
4枚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
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1965年9.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
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198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2枚
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99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2005年8.1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比较表格中不同时期纪念邮票的图案变化,结合所学,以抗战新史观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两个充分信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5-05-13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登了 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1)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
(4)上述材料说明,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oo tand the 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 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
(5)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6月30日,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孔祥熙率团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国因此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30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1)“二战”后初期,中国以大国的身份成为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组织的创始成员国,这主要得益于什么事件?请分析原因
材料二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2)美元创造的“超级特权”是指什么?“超级特权”产生了什么影向?
材料三   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是将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从而发达国家在各项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讨价还价中占得舆论的先机。
一一摘自凤凰网(2010年11月12日)
材料四 环球网记者仲伟东(2011年)11月13日报道,首尔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已经于12日结束,不过有关“货币战争”的话题仍然是各国关注的焦点。许多外媒对于本次峰会上有关货币问题的决议表示不满,认为会议并未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意见。“货币战争”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是“硝烟”未曾消散。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货币战争”,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2012-03-02更新 | 5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小明去湖南某地旅游,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走进纪念坊,就好象推开了尘封的历史之门。纪念坊是正南北向,为四柱三拱门式建筑。仰望牌楼,坊正面中间领额是蒋中正题的“震古铄今”,坊柱上还题有他的一幅对联:“克敌受降威如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据此断定该纪念坊的所在地是:
A.长沙B.衡阳
C.常德D.芷江
2010-10-12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衡阳市八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