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共七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颠沛的共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1949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
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2 . 194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务使整个解放区,特别是广大的新解放区,在最近几个月(冬春两季)发动一次大的减租运动,普遍地实行减租。”中共中央发动此运动意在
A.取得解放战争胜利B.保卫巩固解放区
C.进行民主政权建设D.废除土地私有制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接受日本投降,有人认为:照片中何应钦将军弯腰,毫无民族气节,而油画中何应钦将军腰身板正,是篡改历史真相。



照片《何应钦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摘自方海霞等《一张抗战照片引发的历史解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阐释理由。(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解释史论结合)
2021-04-27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人奋起抵抗,是凭借被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刺激而加强的民族主义……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使中国人在粮尽援绝、民穷兵疲时还是不屈不挠,撑住一口气,不肯投降。材料说明
A.抗日战争是近代国家意识觉醒的开始
B.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巨大动力
C.中国在抗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2021-04-20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5 . 2015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国人民经过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主要是因为
A.史学研究越来越深入B.肯定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
C.能完整还原抗战历史D.日本由此开始了侵略中国
2021-04-08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对屈原的阐释起于西汉,逐渐塑造起忠君的形象。1920年郭沫若在新诗《湘累》中将屈原刻画为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人”的形象;1941年,他称屈原为“伟大的民族诗人”,以崇高的殉国精神从容就义。影响郭沫若对屈原形象刻画的因素有
①传统价值观念       ②思想解放潮流       ③纲常礼教思想       ④民族精神觉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4-07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摘录)

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概要
1921.7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和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1922.7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3.6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1927.8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935.1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935.12瓦窑堡会议提出党的抗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决定“人民共和国”口号替代“工农共和国”。
1937.8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1945.4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3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上册)


依据表格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有关信息,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多元兼容伴随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民族团结使国家走向富强、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丁丑,命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持节送文成公主入吐蕃。赞普大喜,见道宗,尽子婿礼,慕中国衣服、仪卫之美,为公主别筑城郭宫室而处之,自服纨绮以见公主。其国人皆以赭涂面,公主恶之,赞普下令禁之;亦渐革其猜暴之性,遣子弟入国学,受《诗》《书》。

——摘自(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

材料二   中华民国缔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临时大总统之任,夙夜戒惧,虑无以副国民之望。……敢披沥肝胆为国民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摘自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三   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自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归纳这一事件的内涵,并指出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
(2)阅读材料二,概述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试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和法令的角度,说明孙中山民族观的具体体现。
(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和实行的管理举措。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事务的角度,概述中国民族关系史发展的主流趋势。②材料三中,在百年抗争中,中华民族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试以抗日战争为例,说明“中华民族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的领导核心及其在抗战中坚持的战略总方针,并从反抗外来侵略的角度,论证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021-03-31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这一通道的开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荣光。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其意义。
2021-03-20更新 | 47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全国多地举行悼念活动,纪念死难同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使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在中国造成一次性800人以上伤亡的惨案至少有173个;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为358万,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等等。——摘编自《求是》杂志社课题组:《铭记伟大历史彰显学术话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上面是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一组数字,让亿万炎黄子孙重温历史并再一次重新审视和思考。请从维护人类文明成果的高度和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深刻阐释抗战胜利的历史内涵。(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2-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等五校2021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