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5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台湾人民“义不臣倭”,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割台斗争。在日本占领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台湾人民看到了希望。他们在台湾岛内采取各种形式进行艰难而又英勇的抗日活动,争取台湾早日光复。祖国大陆对其抗战活动进行了间接支援。台湾人民除了在岛内进行抵抗活动,还有许多台湾同胞直接前往祖国大陆。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与日寇浴血奋战。他们参战的主要形式是建立抗日团体,其中台湾义勇队和台湾革命同盟会影响较大。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台湾光复,从此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抗日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湾人民抗日与台湾光复有何意义?
2 . 史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解释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心。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人的一切特性都是天赋予的。人的好义、欲利的特点也是天赋予的,……仁义来自于天地之精,是天赐予人,是人与其他物的本质区别。五谷,食物之性也,天之所以为人赐也。他认为五谷,乃至于天地万物是天赐于人的利,是为人而生。这从自然规律方面说明利的客观性。……要求统治者重视人民的利,与民以利。

——摘编自家国网《董仲舒的义利观》


(1)对研究董仲舒的义利观来说,材料一、二从史料分类上说有何不同?结合两则材料归纳董仲舒义利观。

材料三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以下是某同事收集的抗战10周年、20周年、40周年、50周年的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②《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③人民日报 纪念文章强调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④《人民日报》,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2)请按时间顺序整理排列四组纪念文章或主旨,并简要说明你排列的理由。
时期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填序号)理由
抗战胜利十周年
抗战胜利二十周年
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材料四     下面是有同学收集到的美国宪法的修正案的资料。

1791年通过的前十条修正案第一条        国会不得制定下列法律:建立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削减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削减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伸冤之权力。
第二条        在和平时期,未经户主之许可不得驻扎军人于民房;在战争时期除非依照法律规定之方式亦不准许。
……
第九条       本宪法列举之若干权利不得解释为对人民固有之其他权利之排斥或轻忽之意。
1804年通过的第十二条修正案第十二条   选举人应在本州集合,投票选举总统与副总统,其中至少应有一人为与选举人不同州之居民;选举人应于选票上写明被选为总统之人名,并于另一选票上写明被选为副总统之人名;并分别就被选为总统及副总统之一切人以及每人所得票数开列清单,予以签署证明,封印后送至合众国政府所在地,径呈参议院议长。参议院议长应于参议院与众议院当面开启全部证书,然后计算票数;获得总统票数最多者,如选票超过选举人总数一半,即当选为总统;如无人获得过半数选票,众议院应从被选为总统之人名单上得票最多者(不超过三人)中,立即投票选出总统。但选举总统时以州为单位计票,每州代表团仅投一票; ……
1870年通过的十五到二十一条第十五条
第一项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拒绝或限制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第十八条
第一项 自本条批准一年后,在合众国以其管辖之一切领土内禁止酒类之制造、销售或运输,及其为饮用目的之进出口。
第二项 国会与各州均有权制定实施本条之相应立法。
第三项 本条除非在国会提交各州之日起七年内经各州州议会按照宪法规定批准作为宪法修正案,否则无效。
第二十条
第三项 如当选总统在规定接任日期以前亡故,当选之副总统即成为总统。如规定之总统接任日期已届而总统尚未选出,或当选总统未能合格就任,则当选之副总统即代行总统职权,至总统合格就任时止;在当选总统与副总统均未合格就任之情况下,国会得以法律形式宣布代理总统之人选或遴选代理总统之方式,该人选即可据以代行职务,至总统或副总统合格就任时止。
………
第六项 本条除经四分之三州之议会在提交之日起七年内批准作为宪法之修正案,否则无效。

(3)据材料分析概括美国民主政治有何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2020-08-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5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一定会就一些事关中华民族美好前景的重大事务达成重要共识,比如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等。

——2015年11月8日新华网报道

材料三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1)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何种地方行政制度?图二与图一相比,有何进步意义?
(2)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有两次合作,简要说明两次合作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020-06-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17年1月3日,为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精神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凡“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字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来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共十四年抗战历程:前六年(从1931年至1937年)是局部抗战,战事主要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地…后八年(从1937年至1945年)是全国性抗战,是前期局部抗战的延伸和发展,也是中国以全国之力全面抗击并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战阶段。

——朱汉国《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2015年9月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概念”提出的史实依据列举侵华日军制造的惨案(罪行)。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要意义。
2020-02-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列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今存《列子》为东晋注疏本。千百年来,对“愚公移山”形象内涵的阐释在时代的呼唤下不断演变,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一   《佛说力士移山经》是《列子》“愚公移山”故事的“前文本”……所谓“北山愚公”与“河曲智叟”之名,即从《论语》所载孔子“上智”“下愚”之说而来……在张扬儒学的同时,《列子》又援佛入道,融化西来之佛学思想,以沟通释、道二家之津梁,其孤明先发已经为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的文化融合导夫先路了。

——2016年范子烨《“愚公移山”移自哪里?》

材料二   (我)人生的观念应当是:——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怎样叫做自由发展个人?就是充量发挥己身潜蓄的能力,却不遵照固定的线路。……怎样叫做公众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共求得的福利。……怎样能实行了这个人生观念?就是努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为乎”……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

——191811月傅斯年《人生问题发端》

材料三   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1945年毛泽东中共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


(1)根据材料一,《愚公移山》故事出现时学术思想上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傅斯年的文章中,愚公指“具有个性的个人”,移山指“努力为公”,请选择其赋予《愚公移山》怎样的精神内核?(单选)(     
A.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中华民族面对困难,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C.中华民族崇尚的勤劳、坚韧、顽强、勇敢的民族精神
D.人生的意义是兼具个人自由与公众福利,个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融入历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赋予《愚公移山》怎样的新的精神内核?并概括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的形象内涵演变的看法?
2023-04-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正式开启。……但整个转型在清代曲折迂回,端在障碍众多,其关键原因来自于当时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社会整合的缓慢性。……关于清王朝专制制度与统治的落后性,不少人看作是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主要障碍。

——余同元《明清近代社会转型及转型障碍》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极为特殊的、也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一方面,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原本就异常艰辛和曲折,到时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武装侵略、血腥屠杀和疯狂掠夺,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灾难,这对中国的社会转型的进程无疑深刻地打上战争劫难的历史伤痕;另一方面,自20世纪以来逐渐觉醒并日益滂湃的中国民族意识、现代主权国家观念和思想潮流,在五千年文明蕴力的基础上形成了足以取得抗击任何外来侵略战争胜利、扭正中国社会发展航向并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震撼人心的浩然生命韧力和强力,这又是中国20世纪社会发展甚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上甚为关键、极为重要的一页。

——魏宏远《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抗战胜利后中国发展》


材料四“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

——《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社会转型的主要政治障碍。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献?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该文献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主要政治因素。
2017-02-28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这一过程中,中日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康有为曾这样评论:“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变局”。甲午战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试图将传统的天朝上国整合为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次民族觉醒的运动。中国外交代表在国际会议上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说“不”,这在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敢于对帝国主义国家现有秩序抗争的先例。从中国近代革命史角度说,五四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将从旧民主主义时期转到新民主主义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   抗日战争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
193612西安事变
1937922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52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820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1943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为重建现代民族国家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022-04-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特殊的历史和国情造就了我国这一时期独特的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德国著名思想家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言论

材料二:中国人民自己起来,完成统一,抱定抗战决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和其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胜,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因而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
——斯诺(美)《西行漫记》
材料三:“中国发展的绝对概念可以由下列事实表示,她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机床产量已超过英德;钢铁即将超过美苏之外的所有国家。新政府进行的水利、植树巨大综合工程,加上铁路和公路的扩充,减轻了水旱灾的危害;到1953年,粮食总产量为16700万吨,1958年达到25000万吨。到1960年底,全国的文盲占总人口的比例,由解放前的80%以上下降到30%,高等院校的入学人数由II万增加到81万,增长了7.36倍。
——格林(英)《觉醒了的中国》
材料四:中国社会有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也能够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1)据表格内容指出社会主义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思想与近代自由主义思想有何关系?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必胜的“有力因素”有哪些?请用革命史观概括“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概括建国后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
(4)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对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要求:以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为中心,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6-11-18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9 .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37年~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喚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4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全宇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政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021-09-3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事年表节选

材料二   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反侵略斗争中所体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是近代爱国主义的真实写照。首先,底层人民群众自发奋起,前仆后继反抗外国侵略。他们或者自己武装起来直接与侵略者进行斗争,或者从物质上、精神上积极支援前线的爱国将士,激励他们英勇杀敌。其次,爱国将士驰骋疆场,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此外,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或以笔作枪,口诛笔伐声讨侵略者的暴行,唤起民众的觉倍;或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直接投入到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战争中去。也正是中国人民发杨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摘编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救国道路艰难曲折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最终百年国耻洗雪”的认识。
2019-02-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