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他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020-03-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二和图四的共同点是什么?图二和图四中的军队的最终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出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4)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020-01-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涑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三   1949年《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遵循的一项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规定了各级政府拥有的普选的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将选举他们自己的代表官员,呈报上级机关批准。这个过程中的“选举”是民主的,而对上级机关服从是表明了“集中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的”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不懈奋斗的历程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2周年。我国多地纷纷以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某校高中学生也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请你参与到活动中去。
(1)请你为此次年级活动拟定一个简明适宜的主题。
(2)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其实,早在1894年日本已经对中国进行过一次残忍的大屠杀,请写出那次大屠杀的地点。
(3)南京,这个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屡屡出现,几乎成了近代中国的缩影。请你列举除了南京大屠杀以外在此发生的两件历史大事,并各作50字左右的简介。
(4)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中的一次悲剧,好在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同学们对胜利的原因十分感兴趣,于是上网查找到了下面一则资料,请你认真阅读后作出评论。

抗日战争战胜利后的元宵节,重庆一家报纸就抗战胜利的原因出了一个谜语,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最后的谜底答案丰富多彩:屈原、苏武、蒋干、共工……当时的解释分别是“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苏联出兵”、“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的功劳”……这些答案和解释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胜利的原因。

2019-06-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引发了哪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结

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意义?在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列强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图四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结局是什么?

(4)根据图三到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