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西方在历史传统、文明基础、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晚清时期的国人对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文明隔阂极深,加之当时启动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尽快地在法治方面与西方列强接轨,这些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法治变革是从借鉴和移植起步的。

——侯欣一《近代中国法治变革回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法治变革的特点,并结合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从历史上考察是缺乏法治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背景的。因此可以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法治建设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法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畏艰辛,60年来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只要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就能克服法治建设的阻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

——郭庆珠《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2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法律的发展趋势。

2018-09-04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它颁布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1999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党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竞的话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
5 . 1954年9月,主持法律制定工作的彭真指出:在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中还有这么一种思想,他们以为法律是只管老百姓或只管小人物的,至于大干部、大人物,只要注意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够了,对法律遵守不遵守,是无关重要的……在此,他强调的是
A.法律的推行遭遇了巨大阻力
B.国家的法律政策还不完善
C.领导干部也应自觉遵守法律
D.当时国人法律意识很淡薄
2018-05-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桑海中学、麻丘高中等八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面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文革的错误干扰
7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2018-02-04更新 | 37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8 . 1954年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在1982年宪法中不但得到了恢复,而且规定得更加切实和明确。这表明,1954年宪法
A.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
B.吸取了“文革”的惨痛教训
C.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D.奠定了新中国法制建设基础
9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1912年颁布B.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都保障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思想观念?写出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全称,并简析这部宪法对于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2)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在新中国的曲折历程。

2018-01-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