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漫画(1949年)

          《他终于上路了》

材料二   苏联漫画(1947年)

                    《美国新式战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
(2)结合考辨和解读史料的方法,请你谈谈这两幅漫画的历史价值。
(3)有人将当代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 . 2015年9月19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被指为“战争法案”的系列安保法案。这严重违背日本和平宪法精神,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回顾20世纪以来的中日关系,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49年苏联在审判日本战俘时,据川岛清少将供认:从1941年起七三一部队每年用于实验的人数是400到600人。据此推算大约有3000人死于七三一部队的活体实验。

——于小军《日本侵华罪行若干史料摘编》

材料三   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但由于日中关系正常化的结果,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这是日本政府的见解。”大平正芳的谈话使在日的台方人员目瞪口呆,有些人竟大声谴责日本政府。当日午后,台湾“外交部”发出对日断交声明。

——《台日“断交”30年—东京最长的一日》

材料四   根据日本观光厅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1至10月,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428.3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大约一倍,成为日本最大旅游客源。2015年7月至9月,人均旅游支出为28万日元(约合14870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加19%……而自1979年开始中日经济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04年中日贸易额首次超过美日贸易,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陈景彦《喜忧并存——中日建交以来的历史回眸》

材料五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0月9日发布的消息,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12次会议经过4日至6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评审后,决定为《世界记忆名录》新增47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日本文部省科学副大臣义家弘介19日表示对此事不满。中方则表示,这是作为历史而决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汇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以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举例论证。
(2)据材料二,分析日军侵华战争犯下的罪行。结合所学知识,除此之外,日军还有哪些罪行。
(3)据材料三,指出“台方人员目瞪口呆”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近代台湾两次与大陆分离的原因。
(4)据材料四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影响。
(5)据材料五,指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的重要意义。综合上述材料,你对20世纪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认识?
2019-12-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必修)试题
3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3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福建福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国际环境保护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中国坚定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已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500多项国际公约和2万多项双边条约,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当代国际法发展大势,为国际法指明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

——摘编自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新特点,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在国际法体系中地位的变化,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推动国际法发展的积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中期,资本的全球化就催生了全球治理的早期实践,以英国为代我的西欧诸国以维护和扩大本国资本利益为目标,构建全球性的经济贸易体系,以军事掠夺和殖民地构建为手段实现了对全球的霸权式治理、二战以后,随欧洲国家的迅速衰落,世界开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时代。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代”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课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

——摘编自贡少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和总结》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签署加入国际多边条约数量简表

时期经济贸易政治军事环境科教文卫交通运输其池
新中国建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3902109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1世纪初231615131933

——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条约数据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治理在主导力量、方式和性质方面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参与国际事各所体礼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021-03-07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1
6 . 有学者指出:“亚洲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远见,以及两国在多大程度上认同对方的地区历史角色……美国笃信自己的理想具有普世价值,声称自己有义务传播这些思想,这一信念常常成为美国的驱动力;中国则不同。”材料意在表明(     
A.中美远见决定了亚太地区的未来B.中国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C.政治格局多极化制约了美国发展D.中美观念的分歧影响着亚太局势
7 . 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一边倒”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特点?它的实行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相关史实,并说明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2020-07-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1969年8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7个月后,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1969年,当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时,四位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奉命总结各项策略选择。他们在向毛泽东陈述为何需要与中国当时的死敌——美国打开关系时,就引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70年代初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史实,分析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基本理念。
9 . 中国是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首创者和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概念,将其定性为真正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利害相关、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主要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不同性质国家之间开展普遍性外交联系。2013年以来,中国始终强调建立以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均摘编自杨扬、郭立桥《新型国际关系内涵的演变及原因探析》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和”的理念,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的“合作共赢”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展现。合作共赢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也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方面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拓“新型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价值。
2020-04-29更新 | 17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学科网2020年3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江苏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国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昨,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

材料二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所角度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