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从100多年前李鸿章提到中国的“现代化”,到今天“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引起我们无尽的思索

材料1:1896年9月3日,应邀访问美国的李鸿章答《纽约时报》记者问。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材料2:1979年1月31日下午3时在布莱尔宾馆内,全美三大电视网及公众广播网各自派出记者,齐集一处,与来美访问的邓小平面对面进行了长达30分钟的精彩答问式采访。按照安排,邓小平首先向美国人民发表简单讲话:

“我感谢美国三大电视网及公众广播网给我提供这个机会,使我能通过电视屏幕与广大的美国观众见面。我首先向伟大的美国人民致以亲切的问候。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现在,中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这就为我们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敞开了美丽的前景。……我这次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前来访问贵国,肩负着三项使命:一、向美国人民传达中国人民的情意;二、了解美国人民,了解你们的生活,了解你们建设的经验,学习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三、与贵国的领导人,为发展两国关系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的问题,广泛地交换意见。

1.李鸿章提到的“欧美资本进入清国”大体发生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门户开放“政策推出后
2.李鸿章提到的“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在他访问后实现了吗?试举例说明。
3.请为邓小平讲话中“我们两国(中美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提供两则证据。
4.以下图片,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佳见证是(   

A.1971年4月首访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登上长城的合影       

B.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   

C. 1979年1月,邓小平与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的阳台上挥手致意
5.请结合这两次访问时的境况及访问后的历史演变,谈谈你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看法。
2024-01-15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盟成立之初,对非洲的援助集中在贸易、产业和财政方面的合作上。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注意和其他大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期在新形势下深化欧非双边关系。

——摘编自刘丽云《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非洲国家创建多边发展平台——中非合作论坛,实现了中非关系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中方加强了该论坛的后继行动机制建设,以确保各项对非洲援助承诺的落实。基于非洲受援国的现实需求,中国对非援助秉持“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的原则,通过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赵金合《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动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后对非援助的政策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欧盟相比,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非关系发展的认识。
3 . 熊猫外交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其黑白相间的毛色和亲善可爱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在国际舞台上逐渐成为中国形象的重要代表,在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美国热心人士赠送之药品及其他物资,悉能由滇缅路源源进入,不特每日有之,日以继夜,不绝内运。……故仍望美国友人能继续援助,兹中国为表示感谢此种友谊起见,特将新获之熊猫相赠。

——《熊猫赠送式在渝举行》,《申报》,1941年11月7日

吾人于显微镜、X光机及其他许多医疗必需品,则不能以其他物品代替,此等物品,则非仰赖外国不可。……美国绝非法西斯国家之以残害弱者为乐者,美国之支持正义与人道,正与为维持正义人道苦战四年余之中国相同。

——《熊猫赠送仪式昨晨在渝举行——蒋孔夫人向美广播格拉罕报告捕猎经过》,《申报》,19411110


(1)根据材料,概括1941年国民政府赠送美国熊猫的原因与目的。

材料二   1949年至今《纽约时报》有关熊猫报道的摘编

时代报道内容摘编
第一阶段
19491971 年)
1958711 日:大熊猫因来自共产主义中国而被禁止进入美国。196958 日:伦敦动物园今天试图繁殖在西方仅有的两只大熊猫。
第二阶段
19721980 年)
1972417 日:两只熊猫(注:玲玲和兴兴)是中国带给美国的 礼物。
1979930 日:为什么日本人将中国的友好大使(注:指熊猫)如此重视?
第三阶段
19811992 年)
198991 日:它们自 1972 年来到这里以来一直是国家动物园的 明星。
第四阶段
1993 至今)
201746 日:习主席正在芬兰旅行,两只租借的熊猫作为北京 魅力攻势的一部分,这是中国的软实力资源。
(2)材料二,①就研究美国外交舆论宣传而言是________
A原始史料/   B非原始史料)。
②就研究中国外交政策而言是________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在答题卷上涂选)。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熊猫形象有何变化?试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北京举办的1990年亚运会、2008年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都使用了熊猫造型的吉祥物。尤其是冬奥会期间,冰墩墩引发了海内外网友的热烈追捧,网络社交平台话题火热,周边产品“一墩难求”,并由此向世界充分传递了“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心声。



                         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熊猫外交历史变迁的认识。
2022-06-19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前,曾长期在华工作的美国著名记者伊罗生说道:“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有极其众多的美国人把自己视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仁慈保护者、恩人和救星。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心灵、肉体和不朽的灵魂承担着责任,美国政府则承担着保护中国政治独立和行政完整的责任。”美国政府和社会秉持中美“友谊”的观念和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实质是一种想象的“恩人身份”和“家长庇护”观念,是美国对中国的帝国心态,即美国以更为“优越”的文化控制和改造中国。旧中国是美利坚帝国实现国家抱负、使命和威望的“可控的他者”和巨大的试验场。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一个统一、民主、强大、对美国友好并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的中国的前景使美国人普遍相信,中国就在他们手中,美国的国家理想和使命的实现似乎唾手可得。然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仅是美国地缘政治层面上的失败,更加打击了美国有能力控制和改造中国的帝国心态。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这样写道:“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作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作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政府和社会热心美中“友谊”的目的和美国对中国“特殊关系”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由“特殊关系”变成对立关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2022-02-22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以前,中国和俄罗斯并不接壤,17世纪以后,沙俄通过扩张,使得中国和沙俄互为最大的邻国。沙俄侵华政策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就已奠定,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叶卡捷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苏形成了结盟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斯大林在维持苏联利益的同时,也真正给予了我们帮助。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撤走援华工程师,拆除设备,几令中国陷入极大困难之中,甚至还发生了珍宝岛战役。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演变成正常化的中俄关系。现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最重要的是还建立了中俄边境贸易,在互利互惠原则上发展沿边城市的全面合作。

——摘编自王钰《近现代中俄关系走向》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更重视日本作为战略基地的作用,要将其纳入它的战略体系中。美国片面炮制的对日“和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的是谋求使其长期占领日本“合法化”。19508月,美英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定本”。其中,在领土问题上它违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议》的规定,故意把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归属问题弄得含混其词。同时,日本吉田政府在美国指示下,也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杜勒斯等人说蒋军驻扎在金门、马祖是“愚蠢和不明智的”,企图使蒋军撤出金马等沿海岛屿,把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离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对台政策。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是中国对美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高民政《1949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进程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对外政策调整的认识。
6 .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之邦,大外交格局自古有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阎立本《职贡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南洋的婆利、罗刹、林邑国来长安朝贺的景象。明韩洽诗云:“有唐贞观万国宁,殊方异域皆来庭。立本为图拟王会,诡形怪状流丹青。

——郭娟《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大国外交》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有很多的表现方式,其中之一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公使们到了北京,自然要有对接机构,这就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另一个重大结果,即“总理衙门”。1868年2月,总理衙门任命美国前驻华大使蒲安臣出使欧美。在纽约曼哈顿蒲安臣以中国钦差的身份做了著名的演讲《勿扰她》,他提到:她现在带着你们的国际法而来;她来告诉你们,她乐意根据国际法和你们建立关系,遵守其规定,履行义务和享受权益。

——王元崇《中美相遇:大国外交与晚清兴衰(1784-1911)》

材料三   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出现的新情况,邓小平指出:“尽管东欧、苏联出了问题,尽管西方七国制裁我们,我们坚持一个方针:同苏联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美国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同日本、欧洲国家也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

——倪波《“大外交”:邓小平外交思想聚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研判阎立本《职贡图》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外交转型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活动的认识。
2021-06-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73日,艾寺逊指示奥斯汀:“鉴于朝鲜的局势,国务院认为此刻在安理会提出中国代表权问题不可取,一旦发现有提出这一问题的可能迹象,你就应向各国驻联合国代表表明美国政府这一立场。除此之外,你可向有关国家指出,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更不愿看到中国代表权的变更。”

材料二1971426日,一个特别的总统委员会建议美国“尽早”支持北京进入联合国而又不开除国民党当局代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准备,罗杰斯在19718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公布了美国政府的新政策,他说:“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运动。”关于中国安理会席位问题,“根据联合国会员国作出的一项决定得到解决”。美国最终放弃了战后20年来实行的坚决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政策,而实行有条件的支持,即同时保留中国台湾在联大的席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廷中《关国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政策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1年美国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政策发生变化的背景,并对美国这一政策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积极参与创建联合国,为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提供了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周边稳定大局为重,致力于和平解决领土主权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改善周边关系。

——摘编自肖裕声等《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当今世界,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交融、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各国不仅利益与共,而且安危与共。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安全问题的内涵既远远超越了冷战时期对峙平衡的安全,也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同时也超越了一国一域的安全。面对复杂多样的安全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也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来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

——摘编自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和平形势的认识。
2021-07-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不是冤家不聚头,狭路相逢板门店;谈谈打打二载半,磕磕绊绊二十年;披荆斩棘开通道,风雨兼程架桥梁”,评述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
A.中美关系B.中苏关系C.中日关系D.中英关系
10 . 求同存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孔子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名言中明确提出求同存异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相关论述及应用
周恩来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盟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求同存异’”。
毛泽东毛泽东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是以其矛盾学说为哲学基础的。毛泽东矛盾学说以其辩证思想超越了“求中”或“求异”的单一思维,其“求同存异”外交思想以“求同”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异”的非对抗性为基本前提,以“异”的具体状况为策略根据,以“同”与“异”的发展变化为实现条件,指导了新中国外交实践。
邓小平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对“求同存异”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6-04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