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2月,斯大林派米高扬到西柏坡同毛泽东主席会晤,双方进行了内部沟通。6月,毛主席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提出向苏联“一边倒”。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正式宣布予以外交承认,并互派大使。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主席应邀访问苏联。双方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废除苏联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遏制的敌对政策。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台湾。随后,中美双方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1957年11月,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活动。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主席提出社会主义阵营要“以苏联为首”。

——摘编自周晓沛《我看中苏关系近四十年变迁》

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两党分歧加剧,两国关系逐渐变冷。1960年7月,赫鲁晓夫单方面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撕毁双边协议和合同,同时,在新疆地区挑起边境纠纷。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又在边境大量增兵,并派军队进驻蒙古,威胁我国安全。1969年,先后发生了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双方从意识形态冷战演变为边境冲突热战。1979年9月至11月,中苏在莫斯科举行了国家关系的谈判,这次谈判的核心问题是,要苏联从中苏边境和蒙古撤军,停止支持越南侵束反华。1982年10月,中苏双方在北京开始政治磋商,一谈就是6年。随着中苏政治磋商的持续进行,两国经贸、文化等交往逐渐增多。1987年2月,中苏双方在莫斯科举行了边界谈判,双方都希望边界问题的解决能有助于改善两国政治关系。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进行访问,会谈中,双方赞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摘编自周晓沛《我看中苏关系近四十年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向苏联“一边倒”及社会主义阵营要“以苏联为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从20世纪60至80年代中苏两国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苏关系的演变进行简要评析。
2021-03-1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西四旗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手段。总体而言,中国对外援助的7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探索(1953-1978年)改革(1978-2012年)创新(2013年至今)三个时期,其中探索和改革时期的对外援助概况如下:

概况
探索时期19501953年抗美援朝,除作战,还提供大量无偿援助,战后帮助朝鲜重建。19501954年援越抗法,提供军事和物资援助。这一时期,中国还先后向蒙古国、阿尔巴尼亚、古巴等国提供物资和项目援助。1956年起,中国先后与柬埔寨、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签订援助合作协议;向埃及、也门王国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正式提出“援外八项原则”,在继续保持意识形态领域援助力度同时,努力扩大对非洲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援助。从19641970年,先后有10个非洲国家同中国新建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截至1978年,中国的受援国已经增加到66个。
改革时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援外工作:逐步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宣布“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等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对外援助财政支出明显下降,开始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走互利合作的新道路。
进入90年代后,在援助方式方面,主要推行对外援助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多元化;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引入竞争导向和市场化手段。
2000年开始,中国先后建立“中非合作论坛”“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多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全方位国际发展新平台。
这一时期,中国的受援国从20世纪80年代的83个进一步发展到100多个。

——摘编自俞子荣《不平凡的探索与成就―中国对外援助70年》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6-26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7月,苏俄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其平等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态度,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苏联在抗日战争的最后时期出兵中国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为中国赢得民族性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曾反对国民党的战争政策,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从1919年到1945年,苏联经过一系列的动作,使国民党政府最终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地位,这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性和中国政府的尊严。

——摘编自吕斌等《试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苏联与美国对中国国家统一的影响》

材料二   20133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的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20133月中国经济网报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苏关系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分析影响国家间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1-03-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西四旗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俄贸易以中国棉、丝为主。18世纪后半叶,俄国棉纺织业进步,饮茶在俄国普及,茶叶输出迅速增长。闽茶经汉口北上至河北张家口,经库伦(今乌兰巴托)至恰克图后由俄商贩运至俄国内地,行程近10000里,历时近半年,这一贸易路线被称为"万里茶道,1812年的拿破仑战争导致俄罗斯社会动荡,给中俄茶叶贸易造成冲击。1853年,中国产茶省区的道路为起义军占领,茶路受阻导致闽茶价格上涨。部分商人将较为便宜的两湖(湖南湖北)茶掺入闽茶贩运至恰克图。出乎意料的是,两湖茶非常适合俄国人的口味。闽茶向俄输出的阻隔和两湖茶的登场使汉口成为中俄茶叶贸易路线之中枢。到1894年,从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商占输出总数的85汉口外贸市场为俄罗斯所独占。

——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以汉口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950年,苏联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对中国援建156家工业企业,涉及化工、冶金、石油机械、电力、建筑等领域。中国政府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用农产品和原材料进行清偿。1950~1960年,苏联从中国进口的生铁占其进口总额的26.5锡占比98.8肉和肉产品占比54.5大米占比76.71981~1989年,中国向苏联出口肉和罐头60万吨、生丝8000吨;同期中国从苏联进口11.9万辆汽车,57架飞机,780万吨钢材和生铁。1700立方米锯材、原木和纸材,370万吨尿素。

——摘编自李新、张宇熙《中俄贸易合作70年: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以来中俄贸易变迁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苏贸易商品结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俄贸易关系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170年来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

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195011.35.55.8
195632.116.515.6
196741.621.420.2
1978206.497.5108.9
1985696.0273.5422.5
19901154.4620.9533.5
20004742.92492.02250.9
201029740.015777.513962.4
201846230.424874.021356.4

注:资料来源于历年海关资料表21950-2018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

类别19501956197819851990200020072018
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90.723.952.250.5625.5910.225.105.2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9.326.147.849.4474.4189.7894.994.8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几乎为零几乎为零2.62.829.0033.1547.3958.8

注: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机电产品)

建国初期,中国同苏联东欧国家对外贸易所占比重为6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升为78%,1957年到1965年由61.3%下降至14.3%。1957年到1965年,中国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所占比重,分别由14.7%升至33.4%;17.5%升至41.0%。1978年到2018年,我国的贸易伙伴已由40多个发展到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美国、东盟、日本等成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外贸市场日益多元化。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外交政策、国际环境和国家影响力等因素。试选择其中两个因素,依据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2021-03-0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共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主要阶段重要论断和理念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指出:“自从有历史以来,任何国家间的关系,都不可能像社会主义国家间这样休戚与共,这样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这样互相援助和互相鼓舞
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
1956年,毛泽东将中国外交政策明确地表述为“同兄弟国家团结一致,同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到中共十八大召开邓小平主张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原则,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

——摘编自曲鹏飞《中国共产党对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


从上表中提取中共探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可提取部分信息,也可提取整体信息,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结束,中国政府严格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践争结束后,出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局势的缓和,中国提出外交方面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新中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左”转和中苏关系的破裂,转向依靠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政策。虽然经历了变化,大体来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突破“一边倒”战略,只是在中苏同盟基础上进行有限调整,直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才逐渐转向“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

——摘编自陈少铭《ニ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为了阻挠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主要有“中立”政策、“暂缓讨论”政策、“重要问题”政策、“双重代表权”政策、“逆重要问题”方案等。在1970年第25届联大上,美国改行“重要问题”策略是因为“非洲和亚洲几十个新国家加入联合国,赞成北京的国家一年比一年多了”,美国不得不“退而从程序上保卫台湾的地位”。在1971年第26届大会议上,美国提出的“逆重要问题”方案,即去除“中华民国的代表”属于重要问题遭到否决,台湾黯然退出了联合国。至此,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摘编自章毅君《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1949~1971)》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外交进行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和意义。
2021-01-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与印度代表团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大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邻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同点。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10 .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外交受到国内外局势的影响不断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京设立,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应西方列强要求,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征祥出任外交总长,立即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改组外交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的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社社会主义国家的的双边交往。由于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机构设置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举出“抗日外交”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请列举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
2021-02-05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