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9年,美国驻苏大使馆给国务院的电报中说“美国‘黑人问题’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为此,美国国务院和新闻署制作了一系列诸如《美国黑人:一个进步的群体》《美国黑人:一个进步报告》等小册子,向国际社会讲述美国种族关系的故事。据此可知(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B.美国的种族问题得以改善
C.舆论宣传成为冷战工具D.美苏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2 . “美国队长”是美国漫威漫画公司于1941年3月塑造的超级英雄,二战期间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形象而广受欢迎。下图是1954年《美国队长》杂志第76期封面,标题为“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画面中的美国队长打败了共产主义后民众欢呼雀跃。可见“美国队长”这一形象

A.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欢迎B.长期服务于美苏冷战
C.展现了卡通人物的艺术魅力D.努力传递美国价值观
2022-03-29更新 | 388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美国的外援活动既受国际环境影响,也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的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外援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这些外援活动对西欧国家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外援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
4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部通过实施对外粮食援助项目以缓解农产品过剩问题。到60年代以后,此类项目已转由外交部门主导,而且对越南共和国、韩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地的援助总额大幅度提高。这些变化表明美国
A.经济援助的政治色彩增强B.农产品过剩问题有所加剧
C.冷战重心逐渐转向了亚洲D.力图缓解全球化失衡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其宗旨是唤起合理经济再生,以便使“自由制度”存在B.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并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C.采取较为隐蔽的手段,苏联与东欧没有列入计划之内D.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6 . 1955年7月18日,苏、美、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在日内瓦开幕。这是自波茨坦会议以来的第一次四国最高级会议。会议商讨了有关德国、欧洲安全、裁军和促进东西方接触等问题。期间,艾森豪威尔提出彼此“开放天空”的建议,被赫鲁晓夫拒绝。据此可知,当时
A.美国意欲与苏联实现邦交正常化B.美苏争霸的重点已转向太空
C.美苏两大阵营间对抗与缓和并存D.苏联引领科技革命发展潮流
7 .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北约”的成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约”的成立
2022-04-23更新 | 217次组卷 | 3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外界援助。美国提出并实施“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重建、发展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

有学者认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欧洲恢复经济,使欧洲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这一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2015-03-18


运用世界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学者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上述学者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上述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本身就是一场宣传战:各方都以一种绝对而坚定的方式宣传各自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前苏联坚信,只有以战争的手段消灭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赢得胜利;而美国相信,只有前苏联的共产制度崩溃后,这个世界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正是受各自不同的意识形态的驱使,这两个超级大国踏上了冲突之路。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 今日世界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 希拉里·克林顿向正在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审查的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表态称……美国不能孤立地去做任何事情。“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否完整地揭示了美苏冷战对峙的主要目的?说说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怎样承担大国责任的?
(3)材料二、三中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4)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0-08-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