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下列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先秦时期

A.均田制的广泛推行
B.农业生产技术日趋成熟
C.盐铁官营制度逐渐强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表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   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3 .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019-01-30更新 | 5581次组卷 | 83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征这一观点的有_____
①《吕代春秋》:“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②《农书》:“用粪犹用药也。”
③《商君书》:“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④《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白银货币

材料一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置宝源局于应天,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设宝钞提举司。洪武八年(1875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在民间金银不能通行于交易中。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每贯宝钞只能兑换一百六十枚铜币,贬值已经超过六倍。宣德时期,政府重申并加强了对民间使用白银的禁令。正统元年(6年),“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代替宝钞,弛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共不者乃用钱……”

——据《明史·食货志》整理

材料二 当代学者搜集了明代洪武至成化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将其使用通货类别情况统计如下

时间使用通货类别(买卖的结算方式)
宝钞(张)银(张)谷物(张)绢布(张)
洪武年间(13691398年)3765
建文年间(13991402年)7114
永乐年间(14031424年)841143
宣德年间(61435年)91921
正统年间(61449年)35712
成化年间(14651487年)90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洪武、宣德、正统三个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析导致白银货币地位变化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举例说明,材料二土地买卖契约统计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价值。
2022-01-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原地区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制武器出现于1990—1991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虢季墓,断代为西周末至春秋初。中国最早的关于使用铁制工具的文字记载,是《左传》中的晋国铸铁鼎。我国一些学者甚至历史书籍就曾据此认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

2003年出版的《中国军事工程技术史》对整个秦代铁兵器做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陕西临潼下刘村秦始皇陵西刑徒墓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江西遂川
铁戟2件铁剑1把铁匕首1件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铁铤铜镞80件

在汉墓发掘中,山东临淄齐王刘襄墓铁兵器141件,但青铜器高达6751件,其中兵器1904件。一直要等到西汉中期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铁兵器所占比例才首次超过了青铜兵器。

——摘编自《碾压世界的秦代“上古神兵”真的存在吗》


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铁器时代的上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

16-17高二下·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始定江南夏税折征木绵(棉)等物;大德年间(1297年),松江乌泥泾的妇女以棉纺织为副业的有“千余家,所织棉布成为名扬远近的商品。这反映了元朝棉纺织业
①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
②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③已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④成为政府的税收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为“晋公盘”, 其内壁发现铭文 183 字,记载了晋文公祖先辅佐周天子开疆拓土、治 理晋国等功绩以及将女儿孟姬嫁到楚国的过程。下列对其史学价值认识正确的是

①为研究晋国历史提供直接证据       ②呈现了家庭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③是研究春秋青铜工艺的实物资料       ④说明长江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