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406次组卷 | 76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它们的出现表明
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B.中非间存在贸易往来
C.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D.非洲制瓷业技艺高超
2020-08-13更新 | 311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数量构成来源
买卖
文书
动产买卖文书约32件卖牛契、买车具契、买马契、买奴契等《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
不动产买卖文书约43件卖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
借贷文书约163件贷银钱、货粮食、贷布匹等,文书多以“XX举钱契"“XX便麦契”等形式出现,都为借货契约
租佃文书约103件庄园、土地租佃等,文书中有“XX夏田券"“XX佃田契"“XX租田契”等,皆是租赁、租佃的意思
雇佣文书约93件雇牛、雇驼、雇车、雇工等
其他约103件大多为混合型契约,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4年)二月左小礼租田借麦契)等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较为规范
2021-05-07更新 | 649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虽然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630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
A.历史文献的记载讹误众多B.唐朝统治者注重农具创新
C.壁画比文献更具有可信度D.多种史料有利于还原史实
2021-02-04更新 | 527次组卷 | 10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

地区时间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
灌溉982923938


阅读以上史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0-06-02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天津历史高考变式题
7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货币演变的趋势。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史料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南宋时,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朝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全融体系的演变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并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2021-01-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A.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造船技术极其高超
C.已经成为南方经济重心D.贸易地位十分重要
9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A.AB.BC.CD.D
10 .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