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市舶司,古代封建王朝设置的负责外事和外贸管理机构,宋代是市舶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市舶司设置区域与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宋代市舶司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宋代市舶司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时期内容
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耧车
选种、育秧

A.政府重视生产工具的发明创新B.注重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C.不断推进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D.农业生产重视精耕细作
3 . 我国古代各朝代都十分重视赋税管理,赋税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因人事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故称“两税”),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摘编自刘昫等《旧唐书》

材料二   一条鞭法是明代万历年间通令全国实施的一项新的赋役制度,它“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将一切征项,包括赋、役及额外加派、土贡方物等,悉并一条,化繁为简;它取消各种摇役名目,实行银差,使徭役空前简化;同时,一条鞭法实行徭役征银并部分“摊丁入亩”。它简化了赋役制度,改变了历代赋、役分开征收的方法,使二者合而为一。同时,由于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的程序,它在客观上确保了财政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

——摘编自蒲志新《略论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的征税依据并说明推行两税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从唐中叶至明中叶赋役制度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并分析明中叶改革赋役制度的意义。
2022-04-18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974992492756992 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附有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或脱粒,还表现了备耕田中的粪肥堆。这反映出该时期
A.庄园经济的盛行B.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C.犁耕技术的成熟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5 . 清初的赋税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雍正时期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皇帝五十六年固定下来的丁银额共计335余万两,全部摊丁入亩,与田赋一起征收。这一规定
A.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确立以各有土地多寡收税的标准
C.改变了白银原有货币属性D.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人口增殖作用
6 . 北魏均田制规定: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唐代均田制则要求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这说明(  )
A.土地兼并问题彻底缓解B.小农经济受到巨大破坏
C.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D.农民利益得到一定保障
2022-03-14更新 | 294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这一规定
A.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速了经济结构转型
C.规范了商业经营的秩序D.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经济再发展资金不足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22-01-11更新 | 92次组卷 | 20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金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清)沈廷瑞在《东畲杂记》中描述清朝前期江浙省濮院镇的农家:“近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田事皆扈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每于春初挈眷而来,年终挈眷而去,名曰种跨脚田。”由此可见,濮院镇
A.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C.农家经营重心发生变化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2021-12-01更新 | 266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中央政府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发展
C.此类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