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90 道试题
1 .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②“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③“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④“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
昨日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合肥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1648年,象征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和约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在这之后,欧洲各国几乎都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而战,不再有为了某一神圣原则而战的情况”。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B.发展了近代主权国家理念
C.实质是维护欧洲封建体系D.巩固了西欧天主教会势力
7日内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B.社会防疫经验丰富
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D.北方流民大量南迁
7日内更新 | 155次组卷 | 18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安徽卷)-2024年1月“九省联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4年7月,一些西方舆论认为清政府多年经营北洋海军,从国外购得的军舰“在等级和排水量方面是可入最令人生畏的舰艇之列”,“镇远号”铁甲舰排水量7400吨,日本无舰可与其匹敌;况且中国还有精心建设的“直隶湾的直布罗陀”——旅顺。这反映了(       
A.西方舆论改变战争结果B.洋务运动收到一定成效
C.西方列强反对日本侵华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60次组卷 | 12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单位:百万卢布
年份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
外贸
总额
1 6431 5021 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C.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2024-06-10更新 | 5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024-05-21更新 | 640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83次组卷 | 9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10 . [中法关系]

材料一: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

1963年10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它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年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的“一致或相近的立场”,并简析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建交对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关系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